正文 第34章 絕境求生——溫州人做的和你不一樣(6)(1 / 3)

第二天一早,王振滔在櫃台前貼出告示,他所賣的並不是以前被焚燒的溫州皮鞋,而是經久耐用的奧康皮鞋,奧康承諾:如果6個月內出現質量問題,奧康將以鞋子兩倍的價錢賠償。王振滔的承諾果然起到了作用,這天有個顧客買下了第一雙奧康皮鞋。王振滔異常激動,當即拿出一個本子,要求這名顧客留下通訊地址。王振滔特意解釋說,這是奧康公司售出的第一雙皮鞋,所以授予這位顧客奧康榮譽客戶的身份,將來奧康做大了,將享受奧康永久的免費試穿機會。也是處於機緣巧合,而這位買鞋的顧客恰好是一名記者。沒過幾天,奧康皮鞋的承諾便出現了報紙上。媒體廣告的宣傳效應是巨大的,一個星期之內,王振滔竟然把4000多雙奧康皮鞋全部賣出。

就這樣,王振滔衝出了溫州鞋的陰影,奧康鞋業就此起步,不幾年後就成為溫州鞋業的龍頭。王振滔是一個炒作概念的高手。從他為第一位奧康顧客提供永久免費試穿中可以看出,王振滔其人深深懂得製造新聞眼的重要性,知道媒體需要的就是這類新聞。

在王振滔以良好的質量再次贏得顧客的青睞之後,他挺直了腰板。他覺得為溫州鞋正名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在時隔12年之後,1999年12月15日,王振滔在全國範圍內搜羅了2000多雙皮鞋,運到杭州中村的一塊地上,點起一把火給燒了。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表示:12年前杭州一把火,燒掉了4000雙劣質溫州鞋;今天,他同樣點起一把火,同樣選擇了杭州,不過,今天他燒掉的不是溫州鞋,而是假冒溫州鞋,是假冒他奧康的鞋。這則消息迅速在全國各大媒體上登出。

長窗拱門,大樓高處圓拱頂,歐式風格的龐然建築。一到夜晚,整座建築燈火輝煌,猶如一座宮殿。這裏是奧康集團的總部。坐落在永嘉奧康工業園。王振滔走進寬大的辦公室,看著一疊全國各地銷售量、銷售種類的市場信息反饋單,頗有決勝於千裏之外的氣度。1999年,王振滔向全球皮鞋生產機器製造商招標,一次性引進六條國際一流的意大利流水線。台灣有個鞋廠老板知道此事後,就說:“這下奧康死定了。”奇怪的是,奧康非但沒死,反而越走越穩健!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王振滔瞄準了市場,把這六條流水線專門用於製造女鞋,為女性打造美麗。王振滔說:“以前是我看到,所以我相信。現在不同了,現在是我相信,所以我能看得到。”

奧康在意大利建立了設計中心,還高薪聘請兩名意大利工藝師和設計師來溫州,常年擔任奧康公司首席工藝師和設計師。王振滔吩咐把房子騰出來,讓老外住得舒坦。王振滔還吩咐食堂每天都按老外的口味做飯,讓老外全心全意在公司工作。

2000年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王振滔來到上海的南京路,來到當年第一個掛出“本店不賣溫州鞋”的地方,將“奧康皮鞋南京路直銷處”的牌子掛上了。幾天之內,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在內的近百家媒體發出同一個聲音:溫州鞋殺回上海灘。奧康集團高舉“溫州製造”大旗,一鼓作氣,在上海市區開出了近二十家專賣店。引得溫州不少企業紛紛搶進上海灘,刮起了“溫州旋風”。

★奧康鞋王的生意經

王振滔至今身上還留有一股子草莽氣息。在北大縱橫的一名管理谘詢師眼中,這位浙江老板很不一般。當時李剛作為北大縱橫的項目經理,正率領團隊幫助王振滔的奧康集團進行戰略規劃。當他們最後把厚厚的一摞報告交到了王的麵前,忐忑不安地等待客戶的反應。王振滔看都沒看,轉過身去,從旁邊的抽屜中同樣拿出了厚厚的一摞錢,堆在桌麵上,“我覺得你們工作實在太辛苦了,這有10萬元,算我個人給你們的,你們拿去分了吧。”王坦率地說。“之前從沒有碰到這樣的老板。一般谘詢項目做完了,客戶會千方百計找借口不結尾款,哪還會主動給對方額外獎金?”這樣的真誠深深地打動了李剛。製片人張克儉同樣幸運地碰到了這個“草莽老板”。當時他正在為自己的紀錄片尋求讚助,“我隻見了他15分鍾。他直奔主題,建議說,你就直接說個數吧。”身材高大的張克儉回憶起王振滔。結果一筆300萬元的廣告費沒幾天就打到了張的賬上。

作為溫州商人代表人物之一的王振滔,從來就不缺乏精明的頭腦。“如同大多數溫州老板,王振滔文化程度並不高。但是經過多年不懈的學習,主動與外界交流,他的思維已到了很高的一個層麵。”不過,這個世界上聰明人多得是,王振滔很多時候還是願意把自己的成功更多地歸結為人品、性格使然。2004年6月26日,王振滔成為惟一被授予中國十大策劃風雲人物稱號的溫州企業家,也是中國鞋業界的惟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