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打擊之後,葉康鬆獲得了一次出國的機會,他和妹夫謝正兄等7人一起前往美國,計劃去那裏發展農業。當時上海還沒有直達洛杉磯的航班,他們不得不取道舊金山。
到了美國後,他們著手注冊公司,可連跑了5間法律事務所注冊公司,人家嫌他們的注冊資金太少,沒有什麼油水可撈,不願承攬這筆買賣。最後,他們找到規模很小的“張誌明法律事務所”,才總算注冊成功。張誌明是台灣人,大學畢業後剛剛開辦這家事務所,葉康鬆是他所做的第一筆生意。這是溫州人在海外注冊的第一間民營公司。
葉康鬆注冊的這間“美國康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規模很小,僅僅一張辦公桌和一台電話,辦公室裏空空如也。
注冊公司之後,葉康鬆開始了艱難的美國創業曆程。根據原定創辦農業開發公司的思路,葉康鬆首先是著手養魚,但因為我們國內是在泥塘裏養,而美國都是在水泥砌的魚塘裏養魚,帶去的技術不適應,因而很快就失敗了。
隨後,葉康鬆開始經營香菇,將溫州文成縣的香菇空運到美國,這樣葉康鬆就成了第一個將鮮菇打入美國市場並填補此項貿易空白的中國人。做香菇生意,利潤相當可觀,但終因保鮮和海關報關時間方麵的麻煩問題解決不了,做了幾次後隻好放棄,決定還是以在美國種菇為好。葉康鬆決定在東部洛杉磯種菇,這裏是華人區,中國人多,有事情也方便。此間他碰到了一個叫謝賢凡的人,40來歲,台灣人,也是在這裏種菇的。當謝賢凡得知葉康鬆也想種菇後,便勸說葉康鬆和自己合作種菇。但因為合作條件沒達成一致,不歡而散。
經過努力,葉康鬆與別人合作辦種菇場,地點是洛杉磯與聖地亞哥交界處15號公路旁的山上。他與當地一個法律事務所的陳老板合作,各投資4萬美元,葉康鬆在那裏搭了七八個菇棚。說來真是冤家路窄,有一天葉康鬆去買菇包時看到一個人好像有點眼熟,仔細一看,竟是原先與他談判不成的台灣人謝賢凡!那謝賢凡看到他時臉色很是難看:“你……你還在這裏搞?” 葉康鬆看得出他很不高興,出於禮節,他還是與他點頭打了招呼。也許是謝意識到葉的規模超過他,將成為他的競爭對手,便很不客氣地說:“葉康鬆啊,你膽子也夠大的。不與我合作,與我的朋友一起搞了?好吧,我倒要看看你搞成搞不成!”說完便麵帶慍色拂手而去。
沒想到十來天後,謝賢凡使出了殺手鐧。那天亞太法律事務所陳老板的妻子打電話給葉康鬆,叫他去一趟。這個渾身透著精明的女人,笑嘻嘻地對葉康鬆講:“葉先生。我們不打算種香菇了。” 葉康鬆納悶地問:“我們的菇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麼不種了?” 陳妻說:“一言難盡啊,反正我們是不想搞了。”葉康鬆說:“那不可惜嗎?你們要是不搞了,就把你們的股份轉讓給我吧。” 陳妻露出得意的笑容,道:“那也好,不過一半股份4萬美元,你有錢嗎?”葉說:“我會想辦法的,一個月之內給你。” 陳妻馬上說:“那不行,不行。時間太長了,最遲五天內馬上拿出來。”當時葉康鬆已來美數月,10萬美元花得差不多了,哪能拿得出這些錢。他想了想道:“這樣行不行?你們不搞,就把你的一半賣了;我是還要種的,我的一半不賣。”陳妻說:“不行,要賣全都賣,你的那一半也要賣。”葉康鬆心裏十分清楚他們的用心,但也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人生地不熟,強龍壓不過地頭蛇。他隻好拿過他們已準備好的文件,在上麵痛苦無奈、十分屈辱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個文件的條款是:即日起菇場所有事務歸陳氏處理。葉康鬆的股份折價2.5萬美元賣給陳氏。陳氏第一次首付5千美元,其餘以後分若幹次支付。
就這樣,葉康鬆苦苦經營了半年時間,生長良好眼看著可以賺錢的菇場就這樣被“合作方”吃掉了。
康龍公司員工因此全都失業。1991年下半年,正是洛杉磯因白人警察毆打黑人而導致十幾萬黑人抗議暴亂的時候,到處是呼嘯而過的遊行隊伍,社會動亂、市麵蕭條。大家閑坐在家,情緒低落,葉康鬆也處於極度的消極悲觀之中。如何向家鄉領導交代?如何向父老鄉親彙報?愛麵子的葉康鬆一度萌生輕生念頭,但在妻子的勸慰之下他很快振作起來並作出東山再起的決策:一是大家先去打工求生存;二是他與另一人尋找機會搞貿易。妻子等幾人去台灣人的成衣廠做了縫紉工,葉康鬆則每天西裝革履地去市場上找商機。
★打火機生意再次失利
差不多半年後葉康鬆才得到一條信息,溫州人生產的打火機開始返銷日本市場,在歐美市場也有一定銷量。原來打火機市場一直被日本人和韓國人把持,可是溫州人出奇招,以1/10的價格將日本商人打敗,讓他們不得不從溫州進貨。葉康鬆想,既然溫州打火機可以占領日本市場,那也一定可以占領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