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業銀行以市民卡為契機 抓住新的發展機遇
經濟論壇
作者:張寧英
摘要:城市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曆史時期,銀行業,特別是城市商業銀行麵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提出市民卡提供了城市商業銀行新的發展機遇,分析了市民卡對城市商業銀行的重大意義,並以柳州銀行的成功實踐為例,介紹了柳州銀行以市民卡為契機在城市商業銀行的戰略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方麵的探索和創新。對於促進城市商業銀行變革及很多城市的普惠金融和智慧民生建設都具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 智慧城市 市民卡 金融IC卡 公共服務
一、城市商業銀行麵臨的機遇和挑戰
城市商業銀行的前身是20世紀80年代設立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的經營規模都比較小、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不良貸款率高。為了增加這些機構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也為了方便實施切實有效的監管,從1995年開始,國務院決定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合並重組城市信用社、城市合作銀行,組建城市商業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被視為我國最活躍的一個銀行群體,幾年來發展速度一直領跑銀行業。但是,在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我國銀行業正麵臨結構性洗牌和發展新拐點,145家城商行發展進入關鍵期,麵臨著轉型的新突破。
銀行業將迎來自身發展的“新常態”:整體規模增長放緩,融資需求結構性低迷,負債成本上升,盈利能力麵臨持續挑戰,部分區域和行業信用風險明顯,銀行業在多種外部壓力下,必須謀求轉型發展。城市商業銀行作為中國銀行業中的“第三梯隊”,一直在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的“夾縫”中生存。城市商業銀行的自身特性決定了其市場定位必然是:為中小企業服務、為社區發展服務、發展個人零售業務。由於規模不足、市場單一、同質化嚴重、抵禦風險能力較弱、技術和服務能力,如何突破重圍,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特色化經營之路,成了擺在城市商業銀行麵前的難題。
二、市民卡為城市商業銀行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市民卡是指經市政府授權發放,用於識別個人身份、辦理個人相關社會事務、享受公共服務,可以在全市多領域應用的智能型集成電路卡。
相對於傳統的銀行卡或一般的IC卡,“金融IC卡更具安全性、便利性、標準性、經濟性和可拓展性,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應用金融IC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因此越來越多城市的市民卡開始采用金融IC卡的標準和規範。市民卡創造了政府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機會,不僅順應了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需求相結合的社會發展趨勢,而且契合了快速推進金融IC卡規模化應用的潮流,更是為銀行業的產業升級提供了曆史機遇,特別是為城市商業銀行提供了尋找轉型突破口的良機。
(一)市民卡項目對於城市商業銀行具有重要意義
1、市民卡能為合作銀行提供大批量的用戶群
市民卡的發卡對象為城市(含下轄縣市)戶籍常住人口和非本地戶籍的新居民。會由政府牽頭組織,結合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社會保障、計生、民政、公安等信息資源庫,進行大規模的機關、企業、社區數據采集、比對、彙總工作,實現對市民和新居民的全覆蓋發放。市民卡工程是“為民辦實事工程”,宣傳推廣力度非常大,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度都非常高,能快速讓市民認知、參與和接受,這是任何市場行為都無法達到的效果。
2、市民卡能幫助城市商業銀行實現行業資源的整合
市民卡在政府推動下,整合社會資源實現以社會保障、民政、計生等為代表的政府公共服務應用、以城市公交和水電煤等為代表的公共事業應用、以超市、便利店為代表的便民商業服務,並和金融支付和結算等功能無縫結合,使居民“衣食住行、一卡無憂”。這對於城市商業銀行要憑借自身的力量,在缺乏專業的行業拓展團隊,強大的技術支持能力,巨大的基礎環境投資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達成的。
3、市民卡能催生城市商業銀行金融業務創新
麵對互聯網金融的崛起,銀行漸漸感受到了大數據時代來臨所麵臨的壓力,意識到深挖數據所帶來的強大競爭力,基於市民卡的“真實身份”和“真實交易”的業務特征,商業銀行可以進一步挖掘、創新出很多新的業務類型,比如POS貸。“POS貸”是指各銀行依據受理市民卡的商戶POS機刷卡交易的流水,來測算其經營規模,再根據交易流水來給予小貸款的業務。
隨著市民卡的廣泛應用,市民卡將融入到市民“吃、住、行、遊、購、娛、醫”各種豐富的生活場景中,如《Bank3.0 銀行轉型未來式》一書中,Brett King所預言的,“Bank is no longer a place you go, but something you do”(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市民卡的電子支付功能也在這些場景中悄然地應用。比如,市民卡網站或者市民卡官方APP將整合政府數十個職能部門提供公眾服務,建設在開放式通用信息基礎設施之上,市民能夠在自己最方便的時間和地點獲取政府服務,或者完成不同類型的交易,包括變更個人信息、服務預約、檢索信息、提交申請和遞交表格,繳付費用及查看申請處理的進度等。繳付費用時自動對接到網上銀行或者手機銀行,給用戶提供順暢的客戶體驗的同時,帶來銀行的創新業務帶來流量和資金,促進“互聯網”和“金融”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