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勞動價值論
經濟論壇
作者:胡運江
摘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再論勞動價值理論對社會主義經濟的建設是十分有必要的,掌握勞動價值論的核心和精髓,擴大商品價值範疇,認識到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發展勞動價值論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重新審視勞動價值理論課題的意義,今天,我們有必要再論勞動價值論,對馬克思的生產勞動理論加以發展。
關鍵詞:勞動價值論 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研究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議題圍繞經濟體製改革為主。勞動價值論是經濟改革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再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來解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和發展中所麵臨的問題對黨和國家的方針的製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已經不能全麵的解釋社會主義經濟體係下勞動價值的全部問題,但對於深化和發展勞動價值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發展勞動價值論,必須掌握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核心和精髓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建立在曆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科學,具有合理科學內涵和重大理論價值的一個科學範疇,其理論核心是圍繞價值這一核心來展開的,具體包括七個方麵的內容:一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分析的起點—商品價值,即商品價值是什麼的問題。二是商品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的勞動,具體體現在勞動的二重性,也就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三是價值的量的問題,主要回答價值多少的問題。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四是價值的形式即交換價值,主要解釋貨幣的起源和本質。價值的表現形式從簡單價值形式開始,經過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發展到貨幣形式。五是貨幣的本質就是充當一般等價物,屬於特殊的商品。六是就是價值的規律,揭露商品價值決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必須按照等價原則進行交換。七是在交換的過程中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二、發展勞動價值論,擴大化理解商品範疇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研究的商品大多數是物質產品,研究的價值是凝結在物質產品中的價值,屬於範圍狹隘的商品和價值範疇,在社會主義經濟體係下的勞動價值論就要求對商品和價值的範疇擴大化,在國家經濟體製的改革和發展中,商品不僅包括第一、二產業生產的產品,也承認了第三產業的價值創造,擴大商品的範疇,將商品劃分為有形商品(物質商品)和無形商品(精神商品)。 農工商建等物質生產部門生產的商品是物質意義上的商品,是有形商品,同時科學家、畫家、教師、藝術家、影視工作者、旅遊、醫學等也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了價值是屬於無形商品或精神商品。商品範疇的內涵在擴大化,不斷的深入到各行各業,隨著科學的發展,計算和網絡技術的使用,商品及其價值的範疇也在不斷的擴大。
三、發展勞動價值論,“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為“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這是勞動價值學說的根本命題,馬克思從商品交換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邏輯的推理論證。首先交換的是兩個不同商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能夠交換,說明存在等量的關係;其次兩個物品存在共同的特性,這個特性可能是抽象出來的共同點,這就意味著進人交換領域的商品是勞動產品或者可以抽象的勞動產品。對勞動價值論的發展認識,就要求我們區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首先具體勞動是指勞動的具體形式,而抽象勞動則是抽掉了一切勞動的有用性,這是效果上的不同。其次從性質上看,各種具體勞動是有差別的,抽象勞動是沒有差別的,有意義的隻是生產過程中的勞動數量。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體現人與自然的關係。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勞動的社會屬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勞動的兩個方麵,抽象勞動寄於具體勞動中,具體勞動又是抽象勞動的體現。可見從社會屬性來反映勞動的價值,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