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虛擬經濟與技術水平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程度分析
經濟論壇
作者:馬雙
摘要:美國資產證券化泡沫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機;我國近年來的經濟高速增長伴隨著虛擬經濟的火爆,這些現象使得很多人開始認為虛擬經濟已經成為影響實體經濟的重要因素,甚至超過了技術水平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程度。本文通過實證的方法分析了我國虛擬經濟和技術水平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程度。得出了三點結論:第一,在中國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並無顯著影響;第二,在中國技術水平對實體經濟的貢獻程度也不是很高;第三,技術進步較虛擬經濟發展來說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更大些。
關鍵詞: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
2008 年金融危機使得全球經濟至今仍處於深度複蘇中。這次危機的導火線是美國資產證券化泡沫的破裂。這使得很多人開始思考虛擬經濟是否已經成為影響實體經濟周期的重要因素。加之近年來金融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導致的金融產品推陳出新、金融中介規模擴張和金融結構深化,導致原來潛藏於實體經濟內部的資金越來越開始通過各種渠道直接或間接地進入各類金融資產市場,令經濟中脫離了具體投入產出過程的“虛擬部分”進一步膨脹。與此同時,伴隨著虛擬經濟的不斷擴張,實體經濟也在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各國實體經濟開始複蘇,尤其是我國,近年來,實體經濟發展迅速。這使得不少人開始認為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超過了傳統意義上技術進步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事實真是如此嗎?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討虛擬經濟與技術水平對實體經濟的貢獻程度是多少,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是否如很多人認為的那樣超過了技術水平。
一、虛擬經濟與技術水平的測量指標
(二)虛擬經濟的測量指標
虛擬經濟產生的根本動因是為了解決實體經濟運行中的資本流動,資金籌措等問題,以減少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的效率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虛擬經濟的產生源於實體經濟內在的發展要求,虛擬經濟的根本任務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即實體經濟是第一性的,虛擬經濟是第二性的,虛擬經濟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相適應。所以虛擬經濟規模總量測度指標選擇的依據是實體經濟從虛擬經濟係統中獲得的融資額,即合適的虛擬經濟規模總量測度指標必須是對實體經濟從虛擬經濟係統中融資規模的一種準確度量。
社會融資總額是全麵反映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係以及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該指標衡量的是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虛擬經濟體係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虛擬經濟規模總量是實體經濟從虛擬經濟中融資的總規模,基於此社會融資總額可以作為對虛擬經濟規模總量的一個測度指標。
(二)技術水平的測量指標
本文利用全要素生產率作為技術水平的衡量指標。所謂全要素生產率 ,通常叫做技術進步率,係新古典學派經濟增長理論中用來衡量純技術進步在生產中的作用的指標。
本文利用傳統的索洛殘差法來求全要素生產率。
本文以真實GDP(1995年-2013年)代表生產總值,以就業人數(1995年-2013年)代表勞動力的投入,以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995年-2013年)代表資本的投入。
由於索洛殘差法是建立在規模收益不變和希克斯中性技術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利用Wald檢驗來考察我國是否滿足α+β=1的規模不變的條件。
檢驗結果中F統計量的伴隨概率為0.0807,可以看出在5%的顯著水平下,接受了原假設α+β=1,即可認為我國1995年至2013年規模收益不變。
計算結果為α=0.848,β=0.522(由於數據誤差等原因這裏α+β並不嚴格等於1,但從上文中可以看到,該方程已通過Wald檢驗,可認為規模收益保持不變)。
二、實證分析
本部分將分別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技術水平與實體經濟的相關性進行研究。虛擬經濟用社會融資總額(2002年第二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作為衡量指標;技術水平用全要素生產率(1995年至2013年)作為衡量指標;實體經濟用真實GDP(選用與上兩個指標相對應的數據範圍)來衡量。
(一)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相關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