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虛擬經濟與技術水平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程度分析(2 / 2)

在進行實證研究之前,先要對所選用的數據進行處理。

原始的真實GDP數據既存在季節周期性,又是非平穩序列。

這裏將真實GDP數據進行季節調整,取對數並作一階差分。

將經過季節調整後的真實GDP的對數形式進行一階差分調整,可以看到,數據圍繞某一均值波動,已將其調整為平穩序列。

可以看到T統計量與F統計量的相伴概率均大於0.05,即該方程接受了原假設,認為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並不顯著。且R方隻有0.0735,解釋變量係數為-0.015331,這與人們的直觀感受不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在中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分裂開的,通過證券市場等虛擬領域所融資金並沒有運用到實體經濟中;由於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實體企業的發展狀況也無法在資本市場中及時反映出來。就算是具有相關性,解釋變量的係數為負,意味著證券市場發展良好時可能還會有資金從實體經濟中回流到虛擬領域中,阻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技術水平與實體經濟的相關性分析

可以看到全要素生產率與GDP沒有呈現相同的變動趨勢,全要素生產率隨著時間而波動,GDP隨著時間呈上升趨勢。

下麵將全要素生產率(1995年-2013年)與GDP(1995年-2013年)做擬合回歸從數量上檢驗兩者是否存在相關性。

本文將真實GDP原始數據取對數並做一階差分,消除GDP數據的趨勢性;為了保持一致也將全要素生產率取對數並做一階差分,其經濟學意義為研究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相關性。

GDP的增長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的回歸結果為:

可以看到T統計量的值為3.290,其相伴概率為0.0046小於0.05,即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認為技術水平的增長確實會帶來GDP的增長。

但同時也發現R2僅為0.403,這說明技術水平對GDP的貢獻並不明顯。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是粗放型,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投入驅動,技術水平的貢獻比例比較低。

還要注意到D-W檢驗的值為0.453,接近於0,這意味著該方程存在嚴重的正自相關性。雖然從純計量學的角度看這似乎說明這次擬合回歸並不正確,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卻是合理的,即上一期技術水平的進步對本期應該造成影響。

三、結論

通過上述的研究分析,本文可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第一,在中國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並無顯著影響,其原因是在中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分裂開的,通過證券市場等虛擬領域所融資金並沒有運用到實體經濟中;由於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實體企業的發展狀況也無法在資本市場中及時反映出來。

這可能與很多人的直觀感受不同,畢竟近年來經濟的發展確實伴隨著虛擬經濟的火爆,但這可能僅僅是一種巧合,一種錯覺。2014年中國實體經濟下行,但股票、債券市場卻形勢大好,便是最好的反例。

第二,在中國技術水平對實體經濟的貢獻程度也不是很高,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是粗放型,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投入驅動,技術水平的貢獻比例比較低。

這一現象與古典經濟學中關於技術進步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相違背的。

第三,通過回歸檢驗可以發現技術進步較虛擬經濟發展來說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更大些。

參考文獻:

[1]鈔小靜,任保平.中國經濟轉型與經濟增長質量:基於TFP貢獻的考察[J].當代經濟科學,2008

[2]李正輝,王紅雲.虛擬經濟規模總量測度指標的適應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

[3]劉傳哲,馬錚,陳慕華.我國虛擬經濟綜合指數編製初探[J].統計與決策,2014

[4]秦騰,陳曦,張鐵英.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影響的門檻效應研究[J].商業時代,2014

[5]尹宗成,江激宇,李冬嵬.技術進步水平與經濟增長[J].科學研究,2009

[6]張少華,蔣偉傑.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再測度與分解[J].統計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