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麵清單”後,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管理模式的探討
經濟論壇
作者:周美君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地位在世界市場中的不斷提高,本文依托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管理模式的現狀,並針對2012年6月我國監管名單管理製度正式實行的新趨勢,詳細探討了基於“負麵清單”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管理模式若幹改革途徑,以期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持續深入發展。
關鍵詞:負麵清單 跨境結算 人民幣
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外商投資領域,探索實行負麵清單的管理模式,並被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文件所肯定。這一新的模式在短期內成為國內研究者的熱點課題。於是,人民幣結算呼之欲出。為了克服跨境貿易存在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與時俱進,采取了新對策、新措施。《關於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企業重點監管名單的函》於2012年6月正式公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管理製度從“正麵清單”向“負麵清單”轉變的新號角正式吹響。根據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管理製度的現狀,緊密聯係該製度向“負麵清單”模式切換的新趨勢,具體探討了加速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負麵清單”結算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若幹問題及對應措施。
一、人民幣成為跨境貿易結算貨幣的意義
美元,和歐元一直是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近年來,由於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不斷深入發展和深刻變化,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需求日益強勁,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減少彙率波動帶來的損失
隨著美元,歐元等主要結算貨幣的彙率震蕩劇烈,導致我國多數外貿企業原本微薄的利潤在彙率的波動中消失於無形。此外,進出口企業若欲采取規避彙率風險的措施,如對外彙采取套期保值的辦法,則又會增加相關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人民幣的彙率表現則處在較為穩定的範圍。因此,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有助於交易國雙方企業消減彙率風險,降低財務及彙兌成本,盡量擴大收益。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需求增長
我國與鄰國,(如俄羅斯、朝鮮、越南、老撾、尼泊爾和哈薩克斯坦等)使用人民幣結算貿易已經長達二十年之久。新世紀以來,我國與周邊地區的貿易更加活躍。同時,區域相關國家在自然稟賦、技術水平、出口市場等方麵有較強的互補性。此外,由於周邊國家或地區大多數經濟相對落後,外彙短缺,在對外貿易中也需要用人民幣來進行計價結算。
(三)美元“去杠杆化”和“去風險化”的間接效應
一方麵,美國的這一貨幣政策造成流動性趨緊,導致外貿企業缺乏有效的交易支付工具;另一方麵,從2008年尾開始,我國已與多個國家或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在境外漸漸富裕了起來。受此氣候影響,境內外很多貿易企業對人民幣的需求日益旺盛,采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的雙向意願也愈加強烈。
(四)中國跨境經濟發展強大的自然結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出口規模強勁增長,對外貿易繼續擴大,人民幣彙率穩步升值,在全球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愈顯突出,GDP總量業已躍居世界第二,穩步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目前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的作用較弱,而我國經濟地位已有大幅提升,兩者地位是極不相稱的。為此,人民幣須盡快占據對外貿易結算貨幣的優先位置。
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管理模式現狀分析
新世紀以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但是其發展過程中依然出現了一些深層次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人民幣結算風險仍存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風險主要是人民幣彙率波動所引起的。如果人民幣升值,出口商將傾向於用人民幣來實現結算,而進口商卻要大聲說“不”。反之亦然。利益矛盾仍然尖銳。因此,隻有獲得長久穩定可期的人民幣彙率,才可能同時提高進、出口商的積極性,使得兩方均願持有或支付。然而,近年來人民幣的彙率仍舊波動頻繁。自2012年開始,人民幣再次升值,彙率(對美元)突破6.30大關。這種頻繁的波動,貿易商家猶豫持有、使用人民幣,從而阻礙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後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