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的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內部控製認識,加大領導層的責任
針對很多單位領導層級基層人員對內部控製重要性認識的不足,行政事業單位的上級機構及領導機構應當積極開展有關內部控製的宣傳和培訓活動;特別是針對單位內的領導層,要切實強化他們的內部控製思想認識。通過開展培訓宣傳工作,並在實際的工作中指導各級單位建立健全、設計實施並執行內部控製製度,使得每個人員都能了解、掌握內部控製的流程、方法和作用,積極參與到本單位實際的內部控製建立建設和健全中去;通過對經濟業務流程的重新梳理,重塑業務環節,強化內部控製在其中的作用,從而有效地防範風險。
(二)強化預算管理的控製性作用
預算管理是行政單位日常管理的關鍵性環節,規範著行政單位的日常業務活動。要增強預算管理的作用,應當做好預算工作中的以下方麵:
1、科學合理地進行預算的編製
預算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的可實施性很大程度上都決定於預算的編製過程是否足夠科學、合理及準確。這要求單位在進行預算編製的實際過程中,要同涉及到的各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盡量細化預算編製的每一個項目,對其中不確定性程度較高的因素要進行充分的論證,提升預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2、嚴格預算的實際執行過程
單位應當遵照經批準的預算進行合理的收支安排,嚴格控製預算的執行過程。應當定期地組織開展對預算執行情況的通報會議,通過會議的形式及時發現預算實際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並實施相應的改進措施。對於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追加程序,要重點審核,確保預算的剛性。
3、建立決算的評價考核製度
決算是單位年度預算執行工作結果的載體,決算是否真實、準確直接決定著能否正確的進行績效的考評。在編製完成年度決算後,應當及時的對決算所表現出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對於那些預算執行情況良好、有明顯績效提升的部門要進行適當的獎勵,而對於那些預算執行寬鬆的部門則要采取通報批評,甚至實施懲罰措施。
(三)強化財務部門在內部控製管理中的監督作用
財務部門能否發揮其應有的內部控製監督管理作用,決定著內部控製工作效果的成敗。因此,應首先在行政單位內部設置合理的會計機構,確保會計崗位的設置及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都符合相關崗位的要求。單位還要同時確保所聘用的財務人員具有崗位所要求的職業道德要求,同時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繼續培訓工作。
行政單位應同時嚴格明確單位的經濟業務審批流程及權限,嚴禁越權審批,對於重大的資金業務要實行逐級審批授權的製度;同時要加強財務人員在業務審批流程中的作用。財務人員應當重點審核經濟業務是否經濟合理,有關的手續是否齊全。對於單位的收入渠道,也要嚴格進行管理。財務部門要嚴格監督業務部門在取得相應收入時,及時開立票據並及時向財務部門遞交有關的業務資料,及時辦理入賬及交割手續。行政單位還要健全本單位的票據管理手續和製度,確保票據台賬使用和管理的規範,嚴格控製票據的使用範圍。
(四)重視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
行政單位在申報進行資產購置前,應當對資產的實際需求展開認真的調研工作,確保購置資產購有所用,防止發生不正常的浪費現象。在資產的日常使用、管理中,應當落實每一個環節中有關使用人員、管理人員的具體責任,通過對資產使用人員和保管、處置人員的落實明確,保證資產的使用、保管、處置都處於正常的監控之下。對於確實不需用和報廢的資產,要按照相關的製度實施調劑、租借或處置措施,最大化單位資產的使用效益。應建立資產的台賬製度,規範資產從購置、使用、報廢的整個過程,並且及時分析資產的使用效果和效率。行政單位還應完善無形資產的保管、使用措施,提升單位的無形資產利用效率。各基層單位的上級管理部門可以定期組織下級單位無形資產的推廣交流,促進無形資產的轉化、利用工作;對於確無實際價值的無形資產,要及時在賬麵核銷、報廢。通過對國有資產的強力監管,使國有資產能夠真正達到保值增值的目標,事業單位的發展才具有良好的物資基礎,完善內部控製才不至於成為無本之木。
參考文獻:
[1]林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製度建設的探討[J].會計師,2014;02
[2]毛雯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現狀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