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事業單位內部控製有效性提升的策略分析(1 / 2)

事業單位內部控製有效性提升的策略分析

投資理財

作者:馬忠英

摘要:事業單位內部控製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提高事業單位內部控製有效性必須構建完善的內部控製管理體係。本文首先概述了事業單位內部控製及有效性涵義,進而重點在內部控製環境、風險評估、控製活動、評價監督以及信息溝通等有效性影響因素方麵,係統的論述了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管理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內部控製 有效性

有效的內部控製管理是提高事業單位運行效率,確保事業單位職能發揮的關鍵,對於事業單位管理目標的實現也有著直接的影響。然而內部控製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一些事業單位由於內部控製設計、執行以及保障管理等方麵措施不到位,造成了內部控製有效性不高,沒有真正發揮規範事業單位管理的作用。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管理體係,提高事業單位內部控製有效性,已經成為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這也是優化和改進事業單位管理體係的重要工作。

一、內部控製有效性涵義

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管理主要是指為了確保事業單位控製管理目標的實現,通過建立相應的管理製度,采取內部控製措施以及執行程序,對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等進行的管控,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管理的內容較為廣泛,涵蓋了事業單位的預算結餘控製、收支控製、資金控製、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控製、政府采購控製、項目建設控製、合同控製、財務管理信息化控製以及內部審計控製等一係列的內容。內部控製的有效性則主要是指為了確保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管理能夠真正取得規範約束事業單位管理效果而針對影響因素而采取的相應管理措施。其中,重點是針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製環境、風險評估、控製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內部審計監督等方麵采取的控製管理措施。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環境的優化

(一)塑造良好的內部控製管理文化氛圍

作為事業單位,首先負責人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內部控製的重要性,注重營造良好的內部控製氛圍,轉變事業單位的管理理念,在單位內部加強文化製度建設,樹立風險意識,提高事業單位團隊的協作能力。同時,應該加強對內部控製管理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增強對內部控製理解掌握與使用的能力。

(二)優化事業單位內部的組織結構

合理的設置事業單位的內部組織結構,是提高內部控製管理效能,確保事業單位內部控製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對於組織結構的調整,重點要對事業單位內部不同分管領導以及部門之間的橫向溝通交流,通過橫向溝通形成互相牽製管理的模式。

(三)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也是內部控製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人力資源管理重點是加強對員工的培訓,確保知識體係以及業務能力能夠滿足工作崗位需要,並不斷拓展綜合素質。同時,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事業單位的內部激勵機製,提高員工業務工作的積極性。

三、強化風險評估管理

(一)合理設定內部控製目標

開展風險評估管理,必須明確事業單位內部控製目標,對於事業單位而言,內部控製目標無非是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資產有效利用,同時確保事業單位法定職責以及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有效履行。

(二)風險評估的實施

風險評估主要是指事業單位內部的風險識別、分析。風險識別重點是對可能引起事業單位利益損失、異常經濟活動、日常業務活動紊亂等因素的識別;風險分析則主要是通過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事業單位風險類型、嚴重程度、重要性等進行的分級排序,指導風險控製工作的開展。

(三)風險應對

對於事業單位的風險應對,則主要是在掌握了風險的成因及其嚴重程度以後,有針對性的采取風險降低、風險規避、風險承受以及風險分擔等對事業單位的風險問題進行的控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