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形勢下發電企業EVA提升策略探討(1 / 3)

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形勢下發電企業EVA提升策略探討

投資理財

作者:潘冉潔

摘要:從2010年國資委對中央企業開展EVA考核後,央企的經營效益和資產質量大幅度提升,正麵效果逐步顯現,2014年國資委出台了《關於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加強中央企業價值管理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要求中央企業突出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也開啟在即,發電企業提升EVA也是在新電改形勢下構建競爭優勢的需要,本文通過闡述EVA概念及其重大意義、分析了新電改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探討新電改形勢下發電企業提升EVA值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電改 EVA 提升

一、EVA概念及對發電企業的重大意義

EVA即經濟增加值,由美國Stern Steward谘詢公司於1982年提出,EVA也稱為經濟利潤,是指扣除了投資者投入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後的真實利潤。

2009年12月31日國資委頒布了第二次修訂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第22號令)(下簡稱“辦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對中央企業的業績考核引入了經濟增加值的考核指標,並對經濟增加值的具體計算方法及考核權重等做了明細的規定;2012年12月國資委對《辦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一方麵提高了經濟增加值在央企考核中的指標權重,由40%提高至50%,同時對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式進行了修訂,使指標計算更具有科學性和操作性。

2014年1月10日,國資委印發了《關於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加強中央企業價值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資發綜合〔2014〕8號)(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強調了經濟增加值的重要性,要求企業突出主業、深耕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發電行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以及能源安全,國內發電企業大多隸屬於各央企發電集團,由於多年的發展及長期的曆史原因各發電企業普遍存在資產規模大、利用率低、閑置多,社會負擔重的特點,國資委引入經濟增加值考核,推進價值管理對於發電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改變了發電企業傳統業績觀,以前發電企業片麵追求裝機規模和發電量,甚至為擴大裝機規模不計成本兼並收購,造成高負債低效益的局麵,忽視了企業長期的價值創造能力,這次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使企業的價值觀從重規模,重產量往重質量、重價值創造方向改變。

通過價值引導,改善企業經營行為,由於發電企業大都隸屬於央企,憑借央企平台發電企業獲取銀行融資一般較為容易,導致發電企業長期以來不太重視融資管理,資金管理較為粗放,低效、無效資金占用金額較大,通過經濟增加值的價值引導作用要求企業以最少的資金占用獲取最大的稅後淨營業利潤,同時通過資金來源管理實現最佳資本結構,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強調突出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由於曆史原因大部分發電企業社會負擔較重,且大多嚐試過多元化經營,造成主業不清晰,發展定位不明確等情況,國資委《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2006年第16號令)要求中央企業要突出主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並開展央企的主業確定工作,同時開展央企間的兼並重組,實現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國資委經濟增加值公式中對非經常性損益以及在建工程的調整都體現了突出主業的要求。

二、新電改的機遇和挑戰

2015年1月初有消息傳出《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製改革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新電改方案”)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下一步將交由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討論,待批複後擇機發布,這意味著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箭在弦上,預計將在2015年正式拉開帷幕,從試點情況來看,本次電改的核心是確立電網企業新的盈利模式,不再以上網及銷售電價差作為收入來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同時,放開配電側和售電側的增量部分,允許民間資本進入。

目前來看,新一輪電力體製標誌著我國的改革事業開始進入深水區,電力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對我國整體改革開放事業以及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升級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對於發電企業來說既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同時也存在挑戰,對於管理水平高,社會負擔輕的企業來說,可以發揮電價競爭優勢拓展電力市場,對於管理粗放、設備老舊、社會負擔重的企業來說,可能會麵臨著更大的成本壓力,直接導致發電毛利潤的減少甚至虧損,這就要求發電企業改變傳統管理模式,深挖潛力,降本增效,實現精細化管理,向管理變革要效益,樹立電力市場競爭優勢。

三、新電改形勢下發電企業EVA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