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形勢下發電企業EVA提升策略探討(2 / 3)

國資委《指導意見》要求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價值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加快實現做強做優,對於新電改形勢下發電企業來說尤為重要,企業建立價值管理體係,加強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經濟增加值的過程就是樹立市場競爭優勢的過程,兩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為適應新電改形勢下電力市場競爭,充分利用新電改機遇,提升發電企業經濟增加值水平,本文分企業層麵和業務層麵來談論下發電企業提升經濟增加值的方法策略。

(一)企業層麵

建立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業績考核體係,2012年國資委對經濟增加值指標考核權重的增加以及《指導意見》的頒布,都說明了建立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業績考核體係的重要性,通過業績考核體係的價值引導作用,正確引導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實現企業行為目標和企業績效目標的一致性。

建立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預算管理體係,經濟增加值是一個綜合性指標,綜合了企業的獲利能力、資產運營能力、資本結構等指標,要使指標具有可操作性,必須將其分解成具體的指標。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具體分解成發電量、電價、電費回收率、存貨周轉率、檢修技改計劃等具體指標,並落實到責任部門,使各項工作緊緊圍繞經濟增加值、有的放矢的開展。

建立以經濟增加值為重點的投資決策機製,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由於國家調整電源結構,提升清潔能源比重的要求以及高汙染企業的關停並轉,新的清潔能源項目的上馬勢在必行,根據《指導意見》精神,發電企業在新項目投資決策中要以經濟增加值評價為重點,評價新項目是否符合企業主業戰略定位,是否能夠提升經濟增加值;同時在對外兼並收購時也應以經濟增加值評價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充分抓住電改契機,利用發電企業本身優勢,進入配售電業務,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預計在新電改方案中,將放開配電側和售電側的增量部分,並向社會資本放開,發電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天然技術優勢,投資進入配售電業務,拓展大用戶直接購電業務,實現價值鏈縱向延伸。

樹立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價值管理文化,通過培訓、宣傳讓企業管理層及員工了解經濟增加值的內涵和重大意義,同時通過績效考核、預算分解執行等措施,引導各員工的行為符合價值管理目標;通過理論宣貫與實務鍛煉的方式,在企業裏麵真正樹立起價值管理文化。

(二)業務層麵

1、利潤管理

從EVA公式可以看出,提升EVA指標的首先必須提升稅後淨營業利潤,稅後淨營業利潤是企業效益的直接體現,沒有利潤創造就更談不上經濟增加值,利潤由收入減去成本後獲得,下麵就從收入和成本兩方麵來闡述利潤管理。

(1)營銷管理

收入是利潤的源泉,傳統電力體製下發電企業一般不重視發電側的電力市場營銷,很多企業沒有專門的營銷部門甚至營銷崗位,營銷職能由生產調度人員承擔,而且營銷方式單一,通常局限在與當地電網的溝通爭取發電負荷上。預計新一輪電力體製改革啟動後,電網公司將不再承擔售電職能,隻承擔輸配電職能,配售電側將向社會資本放開,到時發電企業麵對的不再是單一購電客戶,需要發電企業自己去開拓市場,尋找客戶。

電力產品具有同質化特征,因此電價是購售電雙方關心的核心問題,也是新電改後電力市場營銷的重點所在,營銷人員需要時刻關注所在電力市場不同時段發電側報價,同時還要充分了解本企業單位電量成本構成及變化,製定靈活的價格策略以爭取售電合同,從量和價兩方麵入手提升售電收入,從傳統的粗放式營銷向精細化營銷轉變。

(2)生產管理

深挖潛力、降本增效是增加發電企業利潤的另一個重要方麵,國內發電企業,特別是一些老的電廠,生產管理方式粗放落後,自動化程度低,冗餘人員較多,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降本增效潛力較大,特別是新電改啟動後,上網電價由市場競爭產生,如發電企業的成本優勢將轉化為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對發電企業的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科學安排調度,合理安排生產,創新生產管理手段是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徑:

充分利用現有產能,爭取多發電量,火電企業要合理安排生產,確保存煤供應,水電企業要合理安排水庫調度,充分利用龍頭水庫調節能力以豐補歉,確保產能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固定成本。

合理安排檢修、技改計劃,確保機組等設備工況良好,保證設備出力,減少因設備事故造成的機組非計劃停運;合理安排檢修、技改時間,避開用電高峰時段;通過招投標等市場化手段降低檢修、技改的費用。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發電企業自動化水平,一方麵可以實現生產調度的精細化管理,提升設備可靠性,另一方麵還可以減少現場生產管理人員,甚至可以實現遠程的無人值守,減低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