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與風險探析(1 / 2)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與風險探析

投資理財

作者:韓昭

摘要:利率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表現形式,利率市場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借貸市場的發展需要,是我國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主要領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利率市場化的演變不斷完善創新,並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在新的時期,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還處在完善的階段,一些客觀的因素限製了利率的市場化進程,引發風險。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世界各國經濟來往密切,我國利率的市場化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利率 市場化 利率改革

縱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曆程,為了促進本國市場化的進程,各國普遍推行利率市場本土化這一經濟措施,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的工業國家,對於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從未停止過。在此境遇下,我國也積極推行了利率市場化改革,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銀行之間拆借利率,隨後逐步演變為債券市場利率,貼現利率等,外國資本基本實現了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但其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加以完善,利率市場化對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發展現狀

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了利率水平的高低,基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下,利率市場化的作用也愈加突出。利率的市場化能準確的預估風險的發生,和資本的定價,從而在同其他銀行激烈的競爭中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投資的配置方式,實現收益的最大化需求。縱觀國內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來看,找到管製利率和市場利率的相交中心,從而奠定兩者合二為一的基礎。

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意義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根據現有經濟市場體係,建立健全利率市場化的管理製度,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標準。盡管國家可以通過中央金融體係對我國現有利率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但仍然無法忽視市場在其中所占有的作用,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展現了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作用。促進了金融資本的有效配置,在利率市場的管理製度上就顯得過於落後,以往的利率市場管理體製無法滿足現有市場需求,造成了市場的兩極分化,所造成的價格差異極大的影響了對金融資本合理的應用,資本無法發揮自身應有的價值,對經濟持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由於我國在改革初期,利率市場化所起到的作用沒有引起重視,利率市場化進程發展緩慢,從根源上導致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過於困難,渠道過於局限的問題。由於利率市場化改革還未完成,對於企業的借貸無法形成合理的利率參考標準,銀行自身風險得不到保證,自然對於市場風險較高的企業借貸需求望而卻步,影響了企業經濟發展進程。

三、利率市場化改革存在的風險

(一)道德缺失風險

利率市場化改革在為金融機構帶來收益的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相應的風險,銀行的日常運營中領導階級同股東之間會產生利益分歧,信息不對稱等情況。利率市場化改革促使銀行自身擁有對利率調整權利,在利益的驅使下,銀行發生道德風險的幾率將更大,從而造成一係列影響銀行形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