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現狀及對策
投資理財
作者:趙飛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的提升,我國目前的企業基金和年金也在慢慢的擴大,且人口趨向老齡化,導致各種養老係統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保值增值和投資管理的進行。本文分析了企業年金投資的現狀,並對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策略,使得我國企業的年金投資可以的得到更好地管理。
關鍵詞:我國企業 投資管理 企業年金
就目前而言,經濟與社會的變化,不知不覺中已經在企業投資管理中製造了影響。在企業的各種投資中年金投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社會的養老保險逐漸完善的當下顯得尤為重要。現在的企業年金投資不再局限在原有的製度,而是正朝著證券公司與基金管理發展,運營格局也在不斷的變化,相互競爭,多種機構合並的趨勢也呈現出來。
一、企業年金特點及概念
企業年金指員工與企業在依據法律參與養老保險基礎之上,自願設立補充的養老保險基本製度,企業年金的投資原則與性質跟基本的養老保險不一樣,工具和投資領域也有所不同。基本的養老保險在投資上強調的是保障安全,而企業年金隻是對基本的養老保險的一種補充,隻有擁有好的收益,才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職工與企業參加到企業的年金計劃,也就決定了我國企業的年金投資一定要同時兼顧安全性與收益性,這就使得企業的年金投資相對於養老保險的投資來說,所涉及的領域更寬廣,工具也相對較多,其麵臨的各種投資策略也會更加複雜。
二、企業年金投資的管理現狀
(一)企業年金覆蓋率雖低、但發展迅速
近些年來,國內設有年金的相關企業也呈上升趨勢發展,其中參與計劃的員工不斷增多,資金的投入量也加大。企業的年金增長速度非常快,可是年金企業的覆蓋率卻和企業年金投資的發展速度不符,企業年金的覆蓋麵隻是一小部分,導致企業年金投資的發展速度和企業年金投資的覆蓋率產生矛盾,以至於給企業年金的投資管理造成了許多阻礙。
(二)企業年金投資監管不善
就當前來看,國內企業設立的年金投資管理還處於起始階段,許多方麵存在著不足與缺陷。通常國內企業的年金都是由經辦機構來承擔,利用政府的監管機構來實施管理的一種單一的管理模式。這樣的管理模式致使我國企業年金管理的力度較弱。此外,有監管能力的信用的評級單位、律師與會計師事務所等,也發揮不了監管的作用。
(三)我國企業年金在地區的發展達不到平衡
由於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不一樣,所以我國企業的年金發展呈現出區域不平衡的現狀。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如廈門、上海等沿海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就比較高,企業年金投資的管理製度發展就比較迅速。但如果在一些偏僻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企業沒有充裕的資金用來進行年金的管理與投資,以至於企業參保的年金比例較低,企業基金的規模也不大,更甚於在比較落後的地方企業不會設立企業的年金。
三、我國的企業年金投資的管理策略
(一)企業要對年金製度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
完善與建立跟企業的年金製度有關的法規及法律係統,使企業年金法律的地位可以得到明確,同時製定相關的對投資管理進行解決的措施。監管與限製都需要在企業基金的管理機構裏進行,尤其在比例、條件、投資方向等方麵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規定,還要對資金風險的補償機構進行完善。在企業投資的管理人與投資企業之間可以互相宣傳教育與學習,讓投資的管理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的年金管理投資體係的有關知識和掌握企業操作規範,盡可能避免與減少因為不合理的操作而致使受益人的風險投資提高。此外,盡可能製定更好的優惠稅收政策,在企業的年金投資的收益上給予延遲稅收或是稅收減免,防止因為企業的年金短期的逐利行為對資本市場製成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