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研究
投資理財
作者:丁宇
摘要:近些年,高等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國家財政的大量投入,推動了高校國有資產的進一步發展,而怎樣實現高校國有資產保值與增值已是現階段高校必須處理的問題。經過分析與研究現階段國內高等院校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查找根本原因,並且充分借鑒國內外高等院校中國有資產管理實踐經驗,製定加強與改進高等院校國有資產管理有效方案。
關鍵詞:高校 國有資產 管理
當前,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要求國內高等教育事業必須由原來的精英型轉向大眾化,而且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對於提升經濟文化有著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已經成為大眾重點關心的話題。現階段,國內公共財政體係正處於不斷摸索和改進地步,其中國有資產在以往的計劃經濟當中,並未將經營權與所有權進行分開,但是市場經濟體係的建立,有效把資產經營權與所有權進行分開,並且經過大量的基礎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摸索,已經產生相應的國有資產有關管理理論。傳統的資產管理理論過於滯後,難以滿足時代快速發展需求,存在諸多管理問題,比如說資產的產權界定不明確,監督管理不嚴格,常常發生資產無形流失問題等。本文主要對高校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一、高校國有資產類型分析
為了保證高校國有資產能夠順利營運和科學管理,應該依據相應標準完成分類。首先依據形態的不同可以分成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其中有形資產主要是指顯而易見的資產,擁有相應的實物形態,高等院校所具備與應用的房屋建築等為實物形態的,同時教學儀器和設備也具備實物形態,因此這些都是有形資產。另外有形資產依據資產運動模式的差異,還能夠劃分成為動產與不動產,動產具備相對較強的變現能力,而不動產所具備的變現能力偏弱。而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剛好相反,並不具備實物形態,其是一項相對特殊的權利,可以使高校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一般高等院校的無形資產包含專有技術和校名以及知識產權等多項內容。高等院校中的無形資產還能夠劃分成多種,高等院校為了本身發展需求所購買的無形資產,比如說專利權和非專利技術,此種資產價值相對較高;高等院校屬於不生產經營的企業,可是其同樣具備商譽此種無形資產。經過對高等院校知名度和內部環境以及學生素質等相關要素的有效反應,從而提升高等院校聲譽。
另外,依據不同的應用模式,可以劃分成經營性與非經營性的資產。其中經營性資產的主要特征並不是以盈利作為根本目的,投入至許多領域中從事經營和生產等諸多服務活動,經營性資產的應用一定要嚴格依據相關法律與法規。而非經營性資產主要指並非投入在生產經營的活動,主要由高等院校占有和應用,指以實現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以及社會活動目標的資產。高等院校的經營性與非經營性資產存在的區別就是經營性資產具備資本性,應該實現相應資產價值的增值,然而非經營性資產為非資本性,並不需要實現價值的增值。對於某種狀況下,高等院校的非經營性資產能夠有效轉換成為經營性資產,但是一定要嚴格依據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法律與法規進行操作。
二、高等院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缺失,資產管理體係不完善
現階段,大部分高等院校國有資產管理依然處在有形資產管理,忽視了價值相對較高,無法估量的無形資產控製管理,甚至大部分高等院校並未製定相應的無形資產管理法律與法規,未建立專門管理無形資產的機構,從而導致高校國有資產常常發生無形流失。目前,高校無形資產管理已是高等院校資產管理內容的重點與難點。高等院校資產存量增速相對較快,可是資產管理卻難以滿足時代快速發展需求。大部分高等院校並未建立滿足單位現實狀況的國有資產管理相關規定與法律,高校國有資產的管理在規章與製度方方麵缺少監督管理,同時高等院校對於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也不充足,僅僅重視對院校資產的投入,輕視所投入資產管理的必要性。同時片麵加強高等院校資產規模效應,輕視資產形成的經濟效益,全是現階段大部分高等院校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長時間以來,高等院校並未高度重視資產管理,從而使高等院校難以充分發揮資產相關應用效益,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另外,高校領導對於資產管理的認知與理解存在誤區,主要認為高校資產和企業不同,其不會形成經濟效益,從而許多高校就不會建立專門資產管部門,僅僅由相關部門進行各自管理,或是通過財務部門進行管理。由於高校並未重視資產管理體係的創建,相應權責體係的缺失,導致出現資產流失時難以追究相應的責任人,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著高校國有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