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相關探討
財會研究
作者:餘曉峰
摘要:為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國事業單位體製改革一直在不斷深化。但是,作為事業單位重要組成部分的財務管理,卻一直滯後於經濟發展和體製改革的步伐。如何有效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升資金利用的規範性和科學性,充分發揮國家資金的效益問題,一直是困擾各級政府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從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際出發,探討了當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就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 預算問題 建議
財務管理是事業單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預算編製、預算執行、預算評價三個階段和內部控製、資產管理、財務監督等,是事業單位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持和保證。對事業單位財務進行管理的目的,是要實現支出成本最小化,社會效益最大化。一直以來,我國事業單位普遍存在重資金使用過程,輕財務管理;重會計核算,輕財務監督的現象,造成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方麵缺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政府職能的不斷轉變,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改革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進步。但是與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相比較,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財務管理體製不健全、預算管理不規範、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等等,亟需進行改革和轉變。因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要想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就必須摒棄“坐”、“等”、“靠”等財務工作現象,不斷加強和完善財務管理體係,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推進事業單位更快更好地發展,為我國民生建設與公共事業建設,做出有益貢獻。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特點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指事業單位在執行事業計劃、開展業務活動過程中,有關經費的籌集、運用、報銷、管理和監督等事項。其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國家提供,是國家財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麵廣、類型多樣、使用無償性等特點。
(一)資金來源多元,管理難度較大
我國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特點,主要有國家財政補助、上級補助、單位經營收入、下屬單位上繳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在財務管理上,比較複雜,難度較大,必須要根據每種資金的來源,製定不同的財務管理製度,才能使資金利用更趨科學、合理、有效。
(二)具有社會服務性和公益性
事業單位是非經營單位,其主要職能是為社會提供服務保障,是我國政府踐行社會服務的重要途徑和保障。如果財務管理機製不健全或滯後,勢必會影響其職能的順利發揮,製約其社會服務水平的提高和公益性的發揮。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製度
現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仍然執行單一的會計財務管理製度,這種製度不能對事業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進行有效核算,也無法對資金的使用進行效益評估,因而也沒有辦法全麵反映事業單位的經營狀況。另一方麵,由於事業單位資金來源的多元化,事業單位現有的財務管理製度所規定的會計科目沒有辦法對複雜的經濟業務進行正確的核算,也就不能夠有效的反映出事業單位的資金動向。
由於缺少相關的財務管理製度,在專項資金管理方麵,不夠嚴格,核撥之前,缺少對項目的必要論證,導致資金和項目脫節,增加了專項資金使用的不確定性,也無法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進行合理評估。在往來款項方麵,雖然往來款項在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占據的比重比較大,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導致責任不清,很大一部分成為呆賬、壞賬,影響了事業單位資產的流動性,也影響了年度決算的編製和準確性。
(二)預算管理不夠科學合理
預算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事業單位的預算編製隻是采用傳統的簡單增量預算法,缺少對客觀事實的分析,也缺少預算需要的真實數據和依據的支撐,不能夠準確地反映出事業單位的發展必需,存在預算流於形式、預算支出審批製度不嚴格、執行不規範、隨意擴大資金開支範圍和改變資金用途等問題,對資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考核,導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三)財務管理工作比較混亂
首先,一些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配備不齊全,有的會計和出納由一人兼任,導致崗位職責不分離,監督不力,極易發生賬外賬。其次,很多事業單位沒有根據《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要求,進行會計基礎科目設置,使得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沒有標準可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事業單位的公益性特征,使其對自身財務的監管不如企業重視程度高,缺乏健全有效的監督機製和內部監督約束機製,導致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諸多的漏洞,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事業單位職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