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會計專業中的ERP教學研究(1 / 2)

高職會計專業中的ERP教學研究

財會研究

作者:欒豐雲

摘要:本文對高職會計專業的ERP教學現狀進行研究,目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辦學目標愈發明確,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高。教學改革之路還仍然艱辛,對於教學體係中存在的不完善之處,需要不斷加以整改和創新發展。本文通過對高職會計專業中ERP教學體係進行分析研究,總結目前發展存在的不足之處,並提出創造出規範、科學和實用性強的教學體係的建議,為我國高職會計專業ERP教學的發展拓寬道路。

關鍵詞:課程實踐 高職會計 管理信息 教學設計

一、前言

ERP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ERP是利用現代管理的現進理念,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為現代企業經營提供決策、控製和計劃的管理平台。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擔培養適應社會會計信息化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以新知識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理論基礎,分析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與ERP、信息化教學的聯係,探索出ERP環境下高職教學改革的主要依據。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成為WTO成員,會計製度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極大提高了企業競爭的優勢,計算機會計人才日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裝備,企業為尋得信息化人才盡心竭力。由此可見,電算會計人才市場十分廣闊,高職會計教學需要注重計算機、通信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教學,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提升會計專業人才在管理、決策和預測方麵的教學力度,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二、改革高職會計專業中的ERP教學的依據

筆者在分析高職會計專業ERP教學相關的文獻資料基礎上,發現目前高職會計專業中ERP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總結出以下關於高職專業中的ERP教學改革的依據:

(一)ERP教學設置不合理

目前多數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出現就業困難的問題,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不符合社會人才需求。問題在於高職院校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麵上。

1、教學目標不明確

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對社會發展信息變換掌握不及時,與會計行業人才資源市場相脫節。會計專業的ERP教學需要對會計學、統計學、經濟學和審計學等各個方麵的信息嫻熟掌握,對不同的時機變化的信息要及時吸收和分析。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量巨大,整合與處理具有相當的難度,如何篩選出有助於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寶貴信息,確立提升高中學生信息整合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現代化管理數學知識的教學,是高職會計專業ERP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

2、課程體係設置不合理

高職會計專業ERP教學課程體係的設置缺乏科學性、合理性,信息化社會人才需要具備求真務實的科學素質和勇於追求真理的精神。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具備西方經濟學、管理信息係統、會計學原理、統計學原理、管理學原理、經濟法以及貨幣銀行學等方麵的學識,學校在課程設計方麵缺乏側重麵,教學活動學科往往容易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多門課程的積分標準應有所區別,實際應用較多的課程可增加學分績點,才可有助於學生識別課程的重點和了解社會發展的側重點。再次,學校缺乏對學習基礎好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一視同仁”往往容易造成“奇才”的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