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公司農電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策略分析
財會研究
作者:冒誌亞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介紹農電企業麵臨的內外環境入手,發現其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有針對性的提出提高供電公司農電財務管理水平的幾項策略。
關鍵詞:農電 財務管理 策略
一、農電企業麵臨的環境
(一)外部環境因素
農電企業一直受到國家的重點關注,從國家戰略部署的內容上看,國家農電體製改革持續進行,預計在“十二五”末完成,而現在已經是“十二五”的最後一年,這表示農電企業對自身管理體製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農電企業的管理改革不僅要在國家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還需改革到位,使其既符合國家要求,又能促進自身的發展。
(二)內部環境因素
大多的供電公司農電企業都在不斷發展,但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就其生產經營模式而言,已經從“代管”模式走向規範化;就其財務管理現狀而言,麵臨著資產負債率和財務風險的居高不下,盈利能力、資產運營水平和融資能力的逐年走低,簡稱“二高三低”。針對這一問題,農電企業在改革管理模式上要注重加強對財務管理模式的改革,加強基礎管理,嚴格控製成本及費用,防範風險。
二、農電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會計人員素質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第一,會計人員的學曆不高,本科及以上學曆的人員所占比重偏小;第二,會計人員職業能力不高,具備初級及以上會計師資格的人員所占比重偏小;第三,會計人員年齡偏小,基礎理論知識不完善,缺乏會計工作經驗;第四,會計人員對國家“兩個轉變”指導思想認識不深刻,工作前進方向或與國家指導思想背道而馳。以上種種表明,會計人員素質不高,一定程度上會阻礙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內控製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
內部控製不健全主要是公司領導的不重視導致的,公司領導集中精力於擴大銷售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上,忽視對財務進行規範化管理,使得公司內部財務製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主要體現在會計製度混亂,也就是同一公司會計電算化軟件各異,各部門或各小組所遵循的會計政策不盡相同,公司沒有統一的會計科目及會計核算流程,這必然會導致最終出示的會計報表存在不一致現象,也就無法真實有效的反映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會計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企業做賬,他們沒有足夠的職業技能為企業的發展謀劃對策,所以容易受到企業領導的忽視。
(三)資金管理不嚴格,跑冒滴漏現象嚴重
本文講述的資金管理不善主要是指缺乏整體服務意識,也就是隻注重自己利益,缺乏與同一地區的其他農電企業合作。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當本企業經濟效益良好,儲備資金較多時,如果沒有對這部分資金做妥善的處理,就會促使這部分資金長期閑置,利用率低下甚至貶值;第二,當本企業經濟效益較差時,儲備資金較少甚至虧空時,如果得不到同行的救濟與合作,就會導致企業運營困難,銀行貸款增加,嚴重的則會導致企業倒閉。跑冒漏滴現象則是指資金使用不當,該花的不花,不該花的亂花,或者是資金流向不明確,年終對賬實際與記載出現較大偏差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