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基本支出,可以了解事業單位正常的人均運轉水平,有利於健全定員定額支出標準體係。
資產負債率是企事業單位通用的重要財務分析指標,反映了事業單位利用借入資金開展業務活動的能力以及資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由於事業單位均屬於公益性服務型的機構,而非盈利性機構,所以其資產負債率水平不宜過高,保持一個較低的比例才能與其單位屬性相適應。
除以上常用的財務分析指標外,事業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的業務與經濟活動特點,自主設置財務分析指標。首先是各事業單位通用的分析指標,其次是能夠充分體現事業單位特點的財務分析指標。
四、《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對財務報告項目進行的重要調整
將“經營成果”修改為“事業成果”,強化了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和非營利性,淡化了其經營色彩。這一變動與中央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相統一,以利於政府加大對公益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將“收支情況表”調整為“收入支出表”,對財務報表的填報內容做了較大的調整。除將教育收費收入等作為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單獨反映外,其他相關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不再單獨反映;把事業單位的支出分為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兩大類,再按支出經濟分類將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分為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等明細項目;將結餘欄目按照結轉結餘管理要求,明確區分了結轉和結餘。
隨著政府不斷加大對公共服務的投入,財政撥款在事業單位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為了加強對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支情況的核算和考核,增加了“財政撥款收入支出表”,從而做到細化預算編製、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消化結轉結餘資金。
政府支出分類改革取消了基本建設支出的功能分類,要求將基建支出納入單位的部門預算,在與其他資本性支出統一核算的同時,單獨設立了“固定資產投資決算報表”,將事業單位基建帳目並入單位財務報表體係,構成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
《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要求事業單位將結轉結餘、對外投資、資產出租出借、資產處置、固定資產投資、績效考評等作為財務情況說明書的重要內容予以反映。
五、財務分析報告的編製要點
事業單位財務分析報告要求充分利用本單位財務信息與數據,對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麵、具體的分析對比,了解事業單位收支情況、資產狀況和經濟活動的變化與發展趨勢,對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做出全麵客觀的評價,並提出改進的具體意見建議。事業單位分析報告為不僅是事業單位改進財務管理工作的依據,也為上級有關部門做出宏觀決策提供重要參考數據。編寫財務分析報告要本著抓住主要矛盾,實事求是反映問題的原則;在數字的運用上要恰當、準確,主要觀點與相關數據材料相統一;在文字表述上要力求精練、準確。在內容上要包括幾大方麵:一是反映基本情況,列出主要分析數據,並與相關數據比較,使得差異與變化一目了然。二是對主要因素進行重點分析,要盡可能透徹地分析影響財務狀況的主要因素。三是對財務管理工作做出客觀評價,隻有在肯定工作中好的做法與經驗的同時,發現財務工作中所存在弊端與漏洞,才能形成對財務工作全麵、準確、重點突出的評價。四是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工作的建議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