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務管理的角度試論高校內部資源配置的優化
財會研究
作者:周麗
摘要:資源配置是高等教育改革創新關注的重要領域,然而,目前高校在內部資源配置方麵還存在許多地方亟待完善。本文從高校內部資源的概念著手,分析了我國目前高校內部資源配置的現狀以及財務管理在高校內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進而對高校內部資源配置的優化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校 資源配置 財務管理
高校內部資源是高等學校所有的或可支配的各種資源要素的總和。高校內部資源配置,是指高等學校將資源分配到內部單位以及內部單位再細分到具體工作之中的資源分配過程。高校內部資源優化配置,是指高校把有限的、既定的教育資源,通過不同的方式分配到二級單位、部門,或者投入到教學、科研等密切相關的活動中,從而取得教育事業最優發展的過程和方法。
一、我國目前高校內部資源配置的現狀
(一)效率與公平難兼顧
在高校內部資源配置中,效率與公平常常難以兼顧。高校內部有限的、既定的教育資源,不管是用於學校優先發展領域,還是用於內部二級單位間的平均分配,都不可能同時滿足各利益主體的合理訴求,難以兼顧公平與效率。
(二)博弈現象較普遍
高校內部資源配置的主要是通過編製校內預算來實現的,而校內預算是部門間“博弈”的結果。高校內部資源配置既沒有市場信息,也沒有明確的預算目標,使得預算配置資源成為部門之間“討價還價”的結果。
(三)內部資源難共享
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共享,是目前我國高校在進行內部資源配置時最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途徑之一。然而,完善資源共享機製的缺乏,難以實現校內資源合理共享,資源利用率不高,浪費現象比較普遍。
(四)集權與分權難把握
高校的整體性要求集權,而學科特殊性和業務具體性則要求分權,二者都有利有弊。高度集權的資源配置方式,能夠保證有限的內部資源流向優先和重點領域,但人為因素可能會影響資源配置效率。高度分權的資源配置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置資源,使資源使用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但缺乏對學校整體利益的考慮。
二、財務管理在高校內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要想實現高校內部資源優化配置,關鍵途徑在於“開源”和“節流”,“開源”即從源頭上擴寬融資渠道、增加教育投入,“節流”則是要求在資源使用過程中提高使用效率,實際上就是通過財務管理優化資源配置。
(一)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杠杆作用,為學校發展合理調度資金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財務杠杆原理,認真評估財務風險,采用適度規模的負債,達到增加教育投入的目的。隨著財務杠杆係數的增大,其產生的作用也就越大,高校所承擔的財務風險就大;反之,則相反。
(二)合理確定科學的財務分析指標,為資源配置提供依據
高校可以通過合理、科學的指標體係,分析比較本會計年度內的財務狀況,以高校的財務狀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發現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優化措施,推進高校又好又快的發展。
三、財務管理角度下高校內部資源配置的優化措施
在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目標是高校資金使用率的最大化,主要是通過高效利用資金,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