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資產重組若幹會計問題研究(1 / 3)

資產重組若幹會計問題研究

財會研究

作者:宋雲川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正在逐漸加大力度。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這樣的轉變是挑戰,但同時也是一種機遇。企業應該順應市場經濟變化的進程,利用這次調整機會,讓企業找到新的增長點,這能夠實現企業更加快速的發展目的。證券市場上關於“資產重組”的題材已經成為投資者炒作的熱門板塊,資產重組和各項資源的計量、確認以及記錄和報告等,都與會計活動是緊密相連的。本文主要以資產重組的方式和目標為出發點,然後對資產重組會計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後闡述了資產重組會計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資產重組 會計 財務管理

資產重組主要是從西方引進而來的,是西方發達國家受到經濟體製的影響從而產生的產物,到目前為止,資產重組已經成為我國非常普遍的一個經濟現象。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很多國家都遭受了經濟滯後的影響,而我國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很多國際金融服務預測領先機構,證明我國將在國際資本市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推動國際市場的主要力量。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對資產重組會計問題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國資產重組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需要有待解決。

一、資產重組的方式和目標

(一)企業資產重組的方式

1、財務型重組

這種方式主要是由於企業想暫時擺脫經濟危機,從而被迫實行的重組行為,這種的重組過程與重組目標有短期的性質,比如,采取象征性的置換的手段,但是這種手段並不能夠直接的改變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型重組的方式比較重視於改善企業資本結構,主要是對企業的財務質量進行改進以及對財務風險進行規避。比如,很多ST族公司為保住“殼資源”,一般會與控股股東進行資產置換或者是債務性重組。

2、戰略型重組

這種方式主要是根據公司的經營目標以及產業結構和產業的特點,有效的發揮出產業基礎、資源以及區域的優勢,或者是看好的基礎產業和與其有聯係的關聯產業,為實現產業的接替、延伸而進行戰略型的產權的聯合或者並購。戰略型重組目標以及過程都是長期的,包含著明確的戰略目標的一種主動的重組行為。戰略重組的目的,也可以把其分為借殼和產業轉型,產業轉型重組是指重組的企業由於自己的行業前景不好,或者是發現被重組企業的行業前景較好,從而進行資產重組。當重組後,企業可以利用原有的設備和技術以及銷售網絡,可以很快的占領市場,但是,重組後的企業其企業基本的機構是不會發生較大變化的。針對於借殼重組,重組企業主要是對對方的“殼資源”較為看重,經過重組後,可以將自己的優質資產注入被重組的企業,然後將原有的企業沒有關聯的資產進行了剝離。主要傾向於企業產業結構的重塑,以挖掘新來源價值和培養新的核心能力。目前,很多的企業都是進行戰略型重組的,比如,南京鋼鐵集團和複星實業要進行的要約收購等等。

(二)企業資產重組的目標

1、控製權收益的目標

一般企業中大股東是有非常強大的控製權的,在股權結構中,大股東這種典型的治理問題的出現,主要表現在小股東和大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通常,很多大股東都會利用控製權從而對自己謀取利益,也就是他們所拿到的利益往往超過他們所持有的股份的現金流的權利的額外收益,這一收益一般都是大股東經過各種途徑對小股東的權益進行侵占所得到的,我國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平均持股已經達到50.8%,這是很多企業中股權集中度極高出現的主要問題,同時,這也是我國目前市場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的特點就是大股東擁有很大的投票權,可以選舉對自己有益的人進入董事會,從而實現對企業的控製,實現超出現金流權利的控製權收益。

2、融資的目標

我國企業資產重組除一般動機外,也有著特殊的目標和動機,這主要是由於我國證券市場具有特殊的股權背景,同時我國的正確市場也具有較為特殊的製度安排,因此,才產生參與人行為的目標的異化。由於我國企業融資渠道匱乏,並且,在我國特殊的股權結構中,以及特殊的製度安排下和市盈率一直攀升的情況下,股權融資目前已經成為較為廉價的一種融資方式,致使企業再融資資格成為了較為稀缺的一種資源。雖然有足夠的資格和想法去保護它,但是,卻沒有資格得到它,在融資資格的戰爭和競爭中,資產重組活動在這裏扮演著尤為重要的一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