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風險導向下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及應注意的問題
審計廣角
作者:李素清
摘要:加強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對於考核、選拔領導幹部,監督管理領導幹部守法守紀、盡責,督促企業合法經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對在風險導向下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應注意的重點,戰略決策、經營管理、績效、資產等方麵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風險導向 企業領導人 經濟責任 審計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強調要加強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強化對領導幹部權力運行的製約與監督,堅持從嚴管黨、從嚴治黨。由此可見,經濟責任審計在深化改革,維護社會經濟安全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和社會各層對審計監督的要求與期望也越來越高,要真正發揮好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順應形勢發展需要,對領導幹部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有效監督,關鍵在於不斷深化審計內容、強化審計職能,並引入以風險為導向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相比傳統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導向下的經濟責任審計著眼於對引起企業經營風險的關注,更利於客觀地確定審計範圍,揭示被審計單位更深層次的問題,避免傳統模式下以曆史經驗作判斷的隨意性,從而更好的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果。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寬而廣泛,如何在風險導向下實施審計並達到提高經濟責任審計效果呢?筆者認為,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麵重點:
一、審計企業戰略、重大決策及重大事項
戰略與決策,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及未來走向,是領導幹部權力運行、職責履行中最重要的內容,尤其是那些重大的戰略、重要的經濟決策、事項,對企業的作用和影響往往更大,甚至危及企業的存亡。因這些重大決策事項容易在企業經營運作中出現舞弊或失誤造成企業困境、危機,所以必須把企業戰略和重大決策、事項作為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風險導向下,企業戰略、重大決策事項的審計主要審查戰略、決策事項的可行性、民主性、科學性及效益情況,並關注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的製定和調整、資本運作、重大科研及研發項目、工程建設項目、重要物資采購以及大額資金運作等。審計企業戰略,應結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外部環境和所處的行業環境,著重審查戰略的全局性、長期性、可行性,分析和評價企業戰略層麵與宏觀層麵的風險,如是否因戰略過激,導致過度擴張而出現斷崖隱患;審查為實現構建的戰略目標著力開展、經營的項目和事項,分析評價其效益性及對經營形成的影響等。重大決策、重大事項的審計,著重落實決策、事項的內容是否合法,決策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決策執行是否規範、民主;是否存在急功近利,對國家政策指令估計不足導致項目、產品重大損失,甚至經營失敗;是否存在利用資本運作、重要物資采購、工程建設等項目事項,進行暗箱操作,以權謀私等。
二、審計任期內履職績效
履職績效是企業領導幹部經濟責任重要衡量指標之一,因此應把履職績效作為重點進行審計。通過對企業領導人履職的經濟目標實現及效益情況的審計,問責與問效相結合,可以從量化上對企業領導人任期內的工作情況、經營業績和經營管理能力等作評價,也有利於促進管理、規範秩序。這種量化評價,主要通過一係列的經濟指標等來體現,主要內容有:經濟目標實現情況。包括:經營收入、利潤、經濟增加值,成本費用利潤率,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淨資產收益率等經營方麵的目標;產品任務量,設備管理的設備完好率、設備利用率,質量管理的產品交檢合格率、單項超差率等管理目標。通過對指標的測量計算,核實其真實性、合法性,測試其完成情況,進而恰當的評價企業領導人履職的經濟目標效果狀況;任職期間實現的效益。著重關注企業是否持續獲得良好的經營收益,財務收支是否真實合法,是否存在虛報收入或重大潛虧隱患,以及企業在經營中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不斷改善經營管理、降低成本的效果等。主要通過分析性複核程序,審核並分析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信息,與行業比較、與曆史記錄比較,進行綜合評價。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濟環境、行業環境都向好的情況下,而企業的效益卻駐足不前,成本費用居高不下、持續維持在微盈利甚至虧損狀態,此時應考慮是否存在過度職務消費、隱性開支或轉移利潤等的可能。這種情況隱秘性強,不易察覺,風險尤其大,如利用各種名目公款吃喝、以低值易耗品等名義購買物品或大量購物卡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