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強化審計服務職能
在明確農業專項資金審計工作的目標、範圍、重點及工作組織方法時,要深刻體會農業專項資金審計為“三農”服務的意識,隻有這樣將服務職能,有意識地通過審計職能更好地發揮出來。當審計某個地方的專項支農資金時,查處、收繳被挪用擠占資金,能很好促進農業專項資金的良好使用,體現為一種服務。而如果將審計人員從地方專項資金的使用數量、結構和變化等方麵,用以檢查分析政策執行情況,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使用效果上,結合宏觀經濟政策提出意見與建議,這將是更高的層次服務水平。
(三)提升審計人員工作的業務能力水平
審計工作要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加強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能力,改善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做好農業專項資金審計,就要不斷學習相關農業知識,了解農業產業政策、投入政策和發展趨勢,更要對農業現實狀況多加了解。此外,針對當前農業審計人員的現狀,還需要掌握學習審計調查的研究方法,開展審計調研的全麵性和及時性,隻有這樣專項審計工作才能肩負起曆史的重任,有效地提升專項審計工作的層次,開創出農業專項審計工作的新局麵、新高度。
(四)完善審計工作方法
1、 堅持審計與調查審計相結合
通過審計工作方法,將審計與調查審計相結合,將經濟效益和財務收支的審計結合,要走出符合國家農業特點,運用農業專項資金的新路子。審計相對審計調查來說,在深度上具有明顯優勢,易找出問題的源頭,明確問題責任的歸屬,有較大的處理力度,結合被審計單位相對業務單一,易於整改落實、見效快,也存在審計麵較狹窄、橫向延伸困難;而調查審計則是涉及麵寬、範圍廣,且相對調查的限製少,易於開展延伸調查,能從較寬的審計署在工作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將實現審計與調查審計項目所占比例要相當。因此農業專項審計既要強化監督財經紀律執行的狀況,又要加強檢查各項支農政策落實的狀況。
我國農業專項投入的渠道廣、使用範圍廣、種類多和使用對象分散,它的效益呈社會、經濟和生態等多個方麵。其中部分效益是直接可以體現的,但有的效益要通過改善當前生產、生活設施及生態環境效益上間接的體現出來的,一些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如上所述將農業專項審計將審計與調查審計緊密結合,做到突出重點、全麵審計,做到能查錯糾弊,落實好國家支農政策方針,為全麵加強製度管理、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促進農民民增收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
2、 堅持農業專項資金與基本建設審計結合
農業項目資金的審計要和基本建設審計結合,得以核實農業支出的準確性。農業專項資金的實施多用於農田水利、道路建設及建築工程等方麵,多數資金項目是通過工程造價決算核實的,查明專項資金支出的使用情況,並對資金撥付的環節進行審計,強化建設項目工作的檢查;其一是檢查相關項目建設支出明細賬,以合法性、真實性和合理性來檢查資金支出;其二是要深入建設項目現場,對建設項目質量、數量等進行實地核對,參照每個項目計劃書審核建設內容的完成情況,查驗是否符合項目計劃要求,是否存在大決算小工程、新決算老工程的違法法規、騙取農業專項資金的行為,因此要將農業專項審計與基本建設審計結合起來,即是對加強農業專項資金審計工作的需要。
3、 堅持分析性複核與現場實地調查相結合
審計采用現場調查和分析複核結合的方法,將賬麵的審計和深入鄉鎮及農戶的調查結合,要檢查農業資金發生的真實性。目前我國農業專項資金隻是集中於財政部門和相關主管部門,要將賬簿、報表、憑證三者進行審計,摸清出資金的投入狀況與總體規模,並掌握資金的支出結構是最為重要的,並在此的基礎上順著資金的流向、深入鄉鎮和項目的實施現場進行實地的核查,因此這樣才能核實出專項資金收支目的性和真實性。
總之,加強農業專項資金審計工作,需要從審計職能、審計方法、審計標準及審計人員業務水平等方麵入手,充分配合形成合力,隻有這樣才能使農業審計工作達到預期的審計目標,為開創農業資金審計工作的新常態、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