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務風險預警機製研究分析
稅務籌劃
作者:李霞
摘要:稅務風險是企業整體風險的一部分,不確定和可控性是其主要特征。本文從稅務風險及預警的概念入手,對預警機製的構建和優化進行探討。
關鍵詞:稅務風險 預警機製 構建
隨著我國稅製改革力度的加大並伴隨新的會計政策與內部控製政策的出台給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提出了新挑戰。從外界壓力角度分析,日漸增多且日趨複雜的法律法規給企業的稅務管理提升了難度;從企業內部挑戰來看,成本控製壓力的增加和結賬周期的縮短,使得稅務風險成為關注的焦點。因此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稅務風險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的工作重點。
一、稅務風險及預警的概念論述
(一)稅務風險的內涵
由於稅務風險屬於風險範疇,因此在探討稅務風險之前首先要對風險的概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經濟學家奈特曾在《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對風險的概念進行了明確闡述,即概率型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並常伴隨著某種形式的損失出現。因此,稅務風險同樣具有不確定和風險性兩大特點。首先,不確定性是稅務風險的基礎。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涉及到各種決策,而有關納稅行為的決策則是稅法的體現。因此,由於主觀原因和環境客觀因素的影響必然會帶來稅收負擔的不確定性;其次,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永恒主題,這就決定了企業為了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將稅務風險控製在一定範圍內。企業稅務風險的產生大致分為兩種情況,其一,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或是未能準確及時進行納稅申報,納稅人因此將麵臨被執法部分追究相應稅法責任的可能性。其二,多納或少納稅金。少納稅麵臨著稅務征收滯納金和懲罰金的風險,降低企業的價值。同樣企業若是承擔了過多的納稅責任,企業的經濟利益便受到直接損害,也會引起稅務風險。
(二)稅務風險的性質
稅務風險的性質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麵,第一,不可避免性。稅務風險的形成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首先,當前稅收自由裁量權過大,再加之稅收製度本身的彈性條款增加了企業稅收負擔的不確定性;其次,企業內部稅收業務培訓存在不係統、不全麵的問題,因此常常出現因賬務處理錯誤導致多交稅款的案例;最後,稅務政策信息渠道不通暢,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變化直接影響企業的納稅金額,因此企業信息渠道的不通暢直接增加了稅務風險。第二,可控性。稅務風險的不可避免並不意味風險不可控,風險管理的實施及預警機製的建立正是對稅務風險的事前、事中、事後的進行全過程控製。
(三)稅務風險與預警的關係
企業的稅務風險通常分為納稅申報風險、納稅程序風險、其他風險三大類,而在申報過程與納稅程序中又細分為少申報納稅風險、多申報納稅風險、不納稅申報風險、未及時納稅申報風險、發票管理風險、會計賬務處理風險、會計賬簿及資料保管風險、未及時申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風險、未及時辦理稅務減免或稅前扣除申請及備案風險。由此看出,企業在生產運營中麵臨各種風險要求建立一個完善的預警機製來應對。稅務風險和預警之間是一種——對象和手段的關係,稅務風險是預警的研究對象,而預警則為風險提供了一個警示的手段。同時預警機製對潛在稅務風險起到防範作用,幫助企業在風險來臨時能做出迅速、科學的決策,使風險帶來的損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