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稅務風險預警機製研究分析(2 / 2)

二、企業稅務風險預警機製的構建和優化條件

(一)企業稅務風險預警機製的構建

企業稅務風險風險預警機製的構建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風險識別與診斷。首先,企業要明確稅務風險產生的基本因素。從公司因素來看,主要包括部門整合與協作之間溝通不暢、組織內部的信息溝通障礙、稅務、法律體係的多樣性不斷變化的當地稅局政策;從技術因素來看,主要一方麵缺乏完善的網絡環境,沒有統一有效的稅務風險控製文檔,另一方麵對於海外的分支機構缺乏有效的監控和信息共享。從流程因素來看,企業往往忽視對數據的比對核查和監控,並且缺乏內部的月報和季報製度,從而難以保證稅務核算的質量和準確性。從人員因素來看,企業缺乏足夠的專職稅務崗位、職責分工不明確是其主要問題;其次,企業要根據稅務風險產生的基本因素設立稅務管理工作中的關注點,其中包括涉稅員工的職業操守和專業勝任能力、經營方式和業務流程、技術投入和信息技術的運用、財務狀況、現金流情況、相關內部控製製度的設計和執行、經濟形勢、產業政策、市場競爭及行業慣例以及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等。第二,稅務風險評估與分級。稅務風險評估小組課通過小組討論、訪談或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評估調查,並根據結果建立稅務風險評估體係,根據風險評估的標準將稅務風險預測分成高度、中度、低度三個等級。第三,製定風險應對策略。在策略與控製上,企業在製定應對策略時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加強各業務單元與稅務部門的溝通。在數據與技術上,企業可建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係統集成數據處理。在人員管理上,定期進行人員培訓,提升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促使相關人員理解稅務流程及明確稅務角色和責任。

(二)企業稅務風險預警機製的優化

企業稅務風險預警機製的優化可從三個方麵做起,第一,企業可從風險原因及產生條件入手,在組織結構、檢查監督、業務流程等方麵設置風險控製點,並建立相應的預防性控製機製。第二,企業要以全流程風險控製為目標,力求預警範圍覆蓋整個管理職責和業務流程。第三,企業為了確保稅務申報材料的正確性和完整性,應緊跟當前我國的相關稅務政策,並將政策以模板、清單形式嵌入控製流程之中。

三、結束語

企業稅務風險預警機製受到內部經營理念、人員素質和外部稅務環境、法律法規的雙重影響。因此企業要全方位、多維度實施相應措施從而實現稅務風險預警機製構建和優化。

參考文獻:

[1]張加興,張曉.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構成要素及影響因素[J].財經界,2010;12

[2]李淑萍.論稅務風險的防範與機製創新[J].財貿經濟,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