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效縮短平均住院日初探(1 / 2)

有效縮短平均住院日初探

人力資源

作者:李蕾

摘要:在新醫改背景下,隨著醫保覆蓋範圍不斷擴大,醫保支付比例的提升,人們對健康的需求的提高,無形中推動了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張,在國家不鼓勵大醫院快速擴張政策的導向下,醫院開始認識到隻有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提高醫院的運營效率,才能實現醫院的可持續發展。縮短平均住院日,能有效提高醫院的收容量,降低患者的就醫費用,緩解看病難和看病貴矛盾,它是實現患者和醫院和諧局麵的必要措施之一。

關鍵詞:縮短 平均住院日 問題 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反映醫院整體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它不僅反映醫院的醫、護、技水平,而且能全麵反映醫院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的程度。縮短平均住院日,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實現醫療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縮短平均住院日能給醫院帶來效應是多方麵的,每縮短一天住院日無形中就增加了若幹張病床,醫院的收治能力就能擴大,這樣就可以有效緩解大醫院看病難的矛盾,同時縮短病人等待時間,減少患者住院費用以及家屬的各種消耗的支出,緩解病人“看病貴”的問題,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不斷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一、對縮短平均住院日認識

(一)平均住院日

指一定時期內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時間的長短,它是衡量醫療水準和效率綜合指標。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占用總床日數/同期出院人數。在確保醫院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有效縮短平均住院日,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收容量,醫院測算患者收容量的計算公式為:

計劃收容量=365/平均住院日*開放床位數*床位使用率。

以我院為例,開放床位數714張,床位使用率98%,如果平均住院日由14天降至12天,那麼年收容量就會增加4258人,這個數字說明通過醫院對平均住院日的有效控製,醫院在沒有增加任何資源投入情況下,增加了醫院收治患者的數量、提高醫院整體運行效率,優化了醫院的資源、促進管理精細化水平的提高,從管理中出效益,有利於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二)平均住院日是醫院管理中綜合指標之一

它需要全員共同配合來實現,所以縮短平均住院日不能單純靠臨床科室就能實現,它涉及到醫院管理製度、流程管理、科室之間的相互配合程度等方方麵麵。縮短平均住院日絕不隻是簡單給臨床科室定指標,僅用這一指標去單純衡量科室在縮短平均住院日中是否達標是不可行的,如果這樣,臨床科室為了指標的完成,盲目縮短平均住院日,可能在未達到預期治療效果的情況下就讓患者提前出院,導致醫療安全將不能完全得到保證,或者為了縮短住院日盡量少收危重患者,導致醫院解決疑難病情的能力將不斷下降,這樣縮短平均住院日就會失去它自身的意義,因此縮短平均住院日應做為全員的重要的係統工程來抓。

二、影響平均住院日長短的因素

平均住院日的長短主要受以下幾種因素的影響:

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的自身情況如病情的複雜程度、患者的年齡及經濟狀況等都影響平均住院日的長短,例如年紀較輕的患者恢複的比較快,住院時間相對年老的患者住院時間就短。患者費用類別影響住院平均住院日的長短,如自費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遠低於享有醫保報銷比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另一原因就是醫生根據患者就醫的類別采取了有差別的治療方案。住院期間感染是也是延長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原因之一,如由於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操作的不規範導致的患者術後的感染是醫院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其次由於醫院住院人數嚴重超標導致患者之間交叉感染。醫院科室之間配合不默契,如醫技和後勤保障部門和臨床科室在某些銜接環節上脫節,造成患者等待檢查結果的時間較長,延長住院日。醫生自身的業務水平影響了診斷治療的時間,如果醫生第一診斷有誤,也許在這期間給患者的治療都是無效的,有時還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延長了住院天數。有的醫生在病源不足的情況下,為了完成醫院的某項指標,有意識地進行壓床,目的為了保持一定的床位使用率來增加收入。

三、縮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