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基金會發展趨勢之思考
人力資源
作者:符曉
摘要:高校基金會是由高校依法成立的,通過募集資金、項目管理、資金運作等合法運作獲得資金,支持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高校基金會在我國的發展處於起步階段,通過對政策環境、機構設置、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麵形成日益完善的機製,使其能夠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為高等教育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關鍵詞:高校 教育基金會 發展趨勢
高校教育基金會最初起源於英國。早在1639年,約翰·哈佛牧師就向哈佛大學的前身捐贈了建校經費779英鎊及400本書籍。美國於1890年在耶穌大學創建了第一個校友基金會,接受和管理校友的捐贈,於是高校教育基金會便在美國逐漸的發展。隨著美國基金會的發展壯大,像哈佛大學、德州大學等高校接受的捐贈資金占自身總運營收入的30%以上,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哈佛大學基金會在2010年接受捐贈總額高達275.6億美元,居全美高校中第一位。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在建校100周年之際,接受校友和企業界捐贈總額達160億日元。而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實行以舉辦者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學校設立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等籌措經費的機製”。從長遠的發展趨勢來看,高校應逐步設立和實行教育基金製。我國最早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並正式成立的高校教育基金會是1994年成立的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開辟了一條頗有前景的渠道。財政部等部委在2009年聯合發文件《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為高校教育基金會的發展提供方向指引。隨著高校教育基金的蓬勃發展,目前已經成立二百逾家,在高校的建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一、高校教育基金會發展趨勢的思考
(一)建立良好的政策環境,實現基金會可持續發展
財政部聯合民政部為加強加快基金會的發展步伐,於2011年發布《關於加強和完善基金會注冊會計師審計製度的通知》,進一步發揮注冊會計師審計監督作用,充分提高基金會的整體財務管理水平。2014年教育部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的若幹意見》,進一步提出加強財務管理,規範財務行為,保證捐贈人、受益人和基金會的“責、權、利”,進一步促進基金會健康發展。規範化、專業化的基金會運行與管理係統有效地促進基金會的發展,基金會勢必在高等教育發展事業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我國高校的基金會缺乏有效的管理,采取保守的處理方法,不利於基金會的長遠發展。財務運作經驗少之又少,尚處於起步階段,而美國、英語和加拿大等國家在此方麵已經形成一整套的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模式,我們應該借鑒其已形成的日益完善的製度、先進的專業化管理及完善的募捐機製,促進我國高校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獲得充足發展動力。
(二)健全基金會機構設置,規範內部管理機製
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大體上以校友會或發展規劃等部門聯合辦公方式開展活動,“責、權、利”不能完全分清,規範管理體製尚未完善,嚴重影響基金會長期穩定的發展。借鑒國外成功的基金會獨立化、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機製,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應該建立學校與基金會之間的聯合工作體係,由負責分管校友事務和發展規劃的副校長領導,並下設獨立的機構,獨立機構分管學校各學院,將各學院設置成單獨的載體,由獨立機構負責基金會的策劃、組織、協調與實施,並在基金會內部設置籌資、投資等部門,做到職權分明,責任到位,分工協作,形成靈活高效的組織管理機製,建成現代化、製度化、專業化的組織管理平台。
(三)加強基金會的關注度,實現多渠道資金的籌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