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LOGO正在死去(1 / 1)

媒體

作者:

《21世紀商業評論》 事實證明,LOGO對於品牌而言,隻是製造了一個個虛假且不必要的焦點。我們生活在一個“LOGO膨脹”的世界裏。想想紐約時代廣場,或者任何大城市的中心商業區,LOGO似乎意味著一切。當LOGO在廣告牌上擠作一團時,它們真的傳達了什麼信息嗎?

為了揭開謎底,我運用先進的神經科學進行營銷和消費心理學研究。選取的首個研究群體是煙民。由於法規嚴格限製,煙草公司的LOGO鮮少能被應用於廣告等宣傳中。我們想知道的是,煙草行業如何在公開廣告中消失或隱身的環境中仍舊成功。

在英國煙草行業廣告限製早期,加萊赫煙草公司將旗下的香煙品牌“絲刻”(silk Cut)的LOGO隱藏起來,但是巧妙地在廣告中展示鋒利的剪刀劃過紫色絲綢的畫麵。調查表明,該廣告的觀眾中,高達98%的人群自然而然地將該畫麵與“絲刻”品牌聯係起來,盡管廣告中從未出現其LOGO。

但是,即使有這些案例,我們還是缺少一個客觀的解釋:為什麼在沒有LOGO的條件下,鞏固與提升一個品牌的影響力仍舊具有可行性?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世界各地招募了2000多名誌願者,參與“NO LOGO”實驗。

沒有LOGO的香煙廣告之所以如此有效,秘密在於我們大腦中一個叫做伏隔核的部位。它是人腦中處理愉悅情緒與欲望的神經主要分布區域。當我們想要一支香煙,想要來點酒、迷幻藥或者參加賭博時,這個區域都明顯興奮。在有些情況下,當不展示LOGO時,圖像對伏隔核的刺激要比展示徽標時更強烈。

LOGO並沒有完全死去,但是,隨著消費者的懷疑和抵製,它正在緩慢地消失。如今,廣告商都在尋找能夠限製信息流動自由的方式,以免引發消費者過度反感。廣告的最佳模式不再是告訴消費者去買什麼。消費者想要自己發現信息,於是“NO LOGO”策略建立了消費者統治權,諷刺的是,也鞏固了品牌的力量。(Martin Lindst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