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作者:馮晞
營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國人富裕了,想開了,保養意識提高了,保健行動加強了,天天好吃好喝,絕不差營養。然而,令人尷尬的是,保養保得事倍功半,亞健康問題日趨嚴重。去年年底衛生部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亞健康狀態的員工北京占到75.3%,上海占到73.5%,廣東占到73.4%。在不差錢、不差營養品、不差保健知識的年代,問題出在哪裏?我認為,與人們沒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
有人會立即反駁,不對。現在社會缺乏保證健康的大環境,比如人們每天吃到肚子裏的東西到底有毒沒毒誰都沒譜。蒙牛的毒牛奶“梅開二度”;地溝油的再生產技術、產供銷的暢通無阻令央視記者大跌眼鏡;生態雞蛋的生產者聘請高級化妝師粉飾雞蛋外殼;注水雞鴨牛豬潛規則盛行;彩色饅頭作坊生根開花,還有瘦肉精、毒韭菜、假劣酒……防不勝防呀。消費者怎麼才能放心買東西、安心吃東西呢?常言道,買家再精也精不過賣家。本來消費者就不知生產內幕,雖有戒心,可又經不起企業市場營銷的變幻戲法,到頭來總是受害者,吃了虧、遭了殃還得為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埋單。
營銷是一種交換,企業給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消費者掏錢購買產品和服務,這種交換根據雙方的需求和愛好而產生,目的在於讓雙方滿意。然而,營銷更是一種交流,是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價值交流,包括理念、信任、安全、情感、關係。這就不僅僅是物質的交換,而是精神層麵的交流。那麼作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企業,作為負責產品和服務營銷工作的企業市場營銷部門和人員,其職能除了銷售業績和利潤追求以外,還有責任和義務為消費者提供舒心、省心、安心、放心的產品和服務嗎?比如你公司的食品出現質量問題,但不會對消費者帶來嚴重的身體危害,公司為了利益最大化決定繼續銷售,你會被動地執行公司的決定而對消費者違心撒謊嗎?
遺憾的是,一部分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時,在道義、責任營銷方麵營養不良,嚴重“缺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缺養”4P營銷,所以才有了種種營銷騙局。我所說的4P營銷,不同於傳統的4P營銷,它以營銷作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精神層麵的交流為基點,把營銷升華到人格化營銷(People)、自豪感營銷(Pride)、公眾化營銷 (Public)和力量型營銷 (Power) 。
人格化營銷(People)旨在讓產品和服務以人為本,通過人格化的營銷手段讓產品和服務如同一個人一樣,這樣你就不僅僅是賣產品或服務,而是在和一個活人打交道。比如蒙牛牛奶,生產出來以後賣給消費者,這是我們前麵說到的交換,一手交錢,一手拿貨,交換完畢,滿足了雙方的需求和愛好。這種交換是原始初級的交換,是物質的交換,缺少人格化的交流。大家想想,假如蒙牛把這個交換上升為交流,那麼蒙牛還要考慮其產品怎麼才能讓購買者感受到蒙牛所謂的座右銘—“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認真做事,誠信做人”,怎麼才能喝出蒙牛所謂的使命感—“為了每一個消費者的身心健康”。產品人格化,企業營銷人員的責任同步人格化,他們要交換產品,還要交流理念、信任,讓消費者透過產品看到企業是一個關心他生活質量的人,也讓企業透過產品看到要對消費者這個人全麵負責,包括身體健康方麵的,包括心情、心態方麵的,半點馬虎不得。如果產品出了問題,企業傷害的不僅是消費者的身體,更是他們的心靈。產品則人品,這是人格化營銷的目的所在。
自豪感營銷(Pride)是讓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一見鍾情,“領證結婚”,然後白頭偕老,自豪地慶祝紙婚(1年)、木婚(5年)、錫婚(10年)、瓷婚(20年)、銀婚(25年)、金婚(50年)、鑽石婚(60年)。人格化營銷讓消費者滿意和放心產品的安全和營養價值,是對產品和服務的認知。自豪感營銷是要找到“養顏”的感覺,是對產品和服務的認可。蘋果的產品之所以風靡全球,之所以使不同年齡段的人頂禮膜拜,是因為蘋果的產品給果粉們帶來了無以倫比的時尚、愜意、自豪、個性、魅力。自豪感營銷的時間跨度與品牌成正比關係,自豪感越強,自豪感延續的時間越長,證明企業的品牌營銷成功,證明企業的品牌魅力持久。對企業而言,市場營銷一要注意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帶來的功能利益,二要超越消費者需要的情感利益,二者缺一不可。二者不隻是談情說愛,不僅僅是相互滿足,而是一路相隨, 終生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