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化營銷(Public)是要求企業能夠不懼裸銷,不避透視,不怕跑光,通過公開、透明、開放和誠信的溝通渠道營銷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尊重千千萬萬個普通的消費者,經得起社會的監督和盯梢。新媒體的威力可以讓企業的產品一夜走紅,香飄萬裏。前兩天一條名人微博幫助一位農民滯銷的土豆在幾天內一售而光。但一條微博也能讓企業的產品頃刻之間惡名遠揚,讓企業身敗名裂。蒙牛最近又出了問題,2011年聖誕節後其股票在香港短短3天累計下跌達31%,為28個月來的最低點。對公眾負責要體現在企業的廣告內容不能虛誇欺騙,聘請名人代言不能狐假虎威,產品質量不能掛羊頭賣狗肉,企業發展不能犧牲環境資源,危機公關不能搪塞推責。前不久剛剛露餡的明星代言假廣告讓一些巨星名聲掃地,但可悲的不僅在此,而在於企業齷齪的營銷動機和肮髒的靈魂。不少企業市場營銷對內有一套信息,對外又是一套信息,內部營銷與外部營銷道德準則不一致,以及信息披露不真實。這其實是營銷的慢性自殺。
力量型營銷(Power)的成功取決於營銷團隊的行為影響力和引導力,其營銷行為折射出企業的願景、理念、價值、文化、社會責任、契約精神等。中國不乏誠實、信守承諾、有良知、有責任感的企業,但還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磁場,引導和影響中國的營銷力量。多年來,企業一談營銷,大都聚焦於如何快速提升業績、增長多少個百分點,並為此願意投入時間和財力學習新的營銷理論、技巧,卻很少思考企業營銷缺少什麼營養,健康的營銷力量需要什麼樣的維生素。
新年伊始,企業的市場營銷部門一如既往,關注銷售增長的幅度和利潤空間。年複一年,企業的業績突飛猛進。但中國企業往往忽略了,輝煌的營銷成就給社會和消費者的心靈健康做出了什麼貢獻。為什麼中國的商場做不到像西方商場那樣購物不滿意無條件退貨呢?因為缺乏互信。為什麼中國很多企業留給客戶的聯係電話不是很難打通就是根本打不通?因為缺乏誠意。為什麼中國企業的售前服務普遍好於售後服務呢?因為短視、色盲。問題的根源在於中國營銷缺少一股健康的力量,視利益重於泰山、道德輕於鴻毛,將誠信高高掛起,嚴重“缺養”。
力量型營銷追求企業營銷的產品、服務與客戶建立健康的長期關係,共贏。長期的關係要建立在企業長遠的目標與客戶長久的利益相一致,以誠相待,大到賣套房子小到賣斤豆芽都不是一錘子買賣,不是一夜情。賣房子的開發商要關照一家人用一生的積蓄買房應該享受到的人性化設計和建材的綠色環保,百年質量。賣豆芽的要關心買豆芽的一家人吃的是無毒、無害、無激素的豆芽,要頓頓保證、天天保證、月月保證、年年保證。共贏營銷需要企業有更廣闊的視野,不能隻盯著自己與消費者雙贏,還要照顧到員工、合作夥伴和社會大眾,讓利益相關者從企業的營銷行為和服務中受益。員工為自己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工作而自豪,合作夥伴為與有誠信的公司合作而驕傲,社會大眾為企業形成健康的營銷力量而放心。營銷首先營銷自己,營銷人品,營銷責任,營銷尊重,如果都像達·芬奇家具為了擺脫困境,拿出300萬公關費用就有媒體願意擺平社會輿論,那麼《京華時報》總編輯丟失的就不僅僅是一頂烏紗帽,而是媒體普遍丟失了職業操守和道德良心。
什麼是健康的營銷力量呢?這是一個值得大家關心和探討的嚴肅話題。央視最近特別提醒我們:日常飲用水中的農藥、洗滌劑、激素、抗生素、藻毒素、石油烴、重金屬等化學汙染物才是致癌、致畸的罪魁禍手。因此,我們麵臨的挑戰是如何讓一家家企業以良知、責任、誠信營銷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進而形成一股健康的營銷力量。目前,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與零點前進策略合作,正在研究中國商業健康力量,以及中國商業健康力量的核心元素。
隻有中國形成了一股健康的營銷力量、商業力量,企業與消費者的關係才能長久地“正常化”,共生,共贏。
(本文作者為零點研究谘詢集團副總裁、零點前進策略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