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跳槽的那些事(1 / 2)

尚生活

作者:周再宇

小七最近很鬱悶,年底她的領導突然請了個巨長的病假,把一堆雜七雜八的事全堆到她身上:未曾謀麵的客戶,進行到一半的項目,之前從未參與但馬上就要執行的活動……小七有一天忙到淩晨,終於忍不住爆發,在網上跟我吐槽說:“我猜他這是要跳槽,哼哼,可我也是要跳槽的人啊!本來想閃他一下,沒想到他居然比我先走,老娘活生生地被擺了一道啊!”

年底跳槽的人就是多,年底醞釀跳槽的人更多,看似一片安寧祥和的工作區,大家都縮在各自的格子間裏,數著指頭盼發年終獎,想跳槽的人此刻隻好隱忍不發,打算拿到年終獎再走人。下有對策,上有政策,公司領導也是摸爬滾打數十年才爬上去的,難道屬下的這點小九九會有不知不察?你也太小看他們了吧~老虎不發威,你當誰是HelloKitty啊~

最近我聽到的一個爆笑對話就是這樣的:

“唉,我們的年終獎可能要到年後才能發了。”

“啊?不是一直都是年後發的嗎?”

年終獎年後發可以很大程度澆熄跳槽的小火苗兒,但是無法澆熄跳槽的欲望。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就跳走。

話說回來,跳槽這個動作並不是膝跳反射,為什麼那麼多人年關一到就想跳槽?春節前後,職業經理人和小白領們如同季節性遷徙的魚群,從一家家公司遊走,顯示出跳槽曲線的周期性波動。有研究說,每年12月到次年1月雖是招聘的淡季,企業的職位不會太多,但相對求職者而言,這個時候競爭不激烈,企業的剛性職位要求會稍降,相對來說求職的成功率會提升。這也是一種解釋。我見過還有一種解釋是:年終獎這麼少,老子還在這裏磨蹭什麼,跳!

為什麼跳槽

JUST 跳~

為跳槽而跳槽,俗稱“跳槽癖”,是無法用大腦理解的一種行為方式。經常性跳槽導致出現“尖屁股”症狀,在一個公司坐不住,任何問題都可能成為跳槽的理由,比如新鮮感消失、工作氛圍不好等等,一些匪夷所思的理由,都可能成為跳槽的借口。

向錢看齊

都說政府出手調控了,可房價還是不見下降,菜價倒是又漲了;交了女朋友;孩子要吃國外的安全奶粉……這年頭不出門都要大把大把地花錢,可是物價漲了工資不見漲。工作了幾年,覺得自己做事越來越得心應手,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可是薪酬卻“穩定”地原地踏步走,你還有工作熱情嗎?很多職場人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當認為自己的價值遠遠超過工資水平的時候,就會煩躁不安,很多人跳槽。尤其是當看到以下這條讓人又愛又恨的信息:前程無憂網統計,90%以上跳槽的人獲得了10%以上的工資漲幅,工資漲幅在50%以上的人占到20%。 看到這裏,不由得你不蠢蠢欲動。

目前,從全球範圍看,職業經理人薪酬有兩個典型的體係,一個是歐美體係,一個是日本體係。因職業經理人之間薪酬差距巨大,歐美曾掀起限製企業高管薪酬的持久戰,美國和歐洲各國議會先後提出過各種限製企業高管超高薪金的議案。目前,國內參考的是歐美體係。一般情況下,日本體係的薪酬差距比較小一些。總之,如果你不是打工皇帝,總有更高的薪酬激勵著你跳槽。

迎接新的挑戰

還有一類頻繁跳槽的人,他們不屬於“跳槽癖”,而是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製定階段性目標,在不同的環境中汲取養料,為下一階段的目標做準備。當在工作中缺乏挑戰和新鮮感,當在一個環境中已經學不到新的知識,當感覺到自己總是在重複工作時,他們知道,時間到了,該開始下一階段的旅程了。這樣的牛人一般都有清晰的職業內在發展脈絡,跳槽是他們飛得更高的一級級台階,登上塔頂才是他們要的最終榮耀。

氣場不和

當你每天早上醒來,一想到要去上班麵對某個無知或殘酷的老板、某個被你認為是“豬一樣的隊友”、某種你不喜歡的工作氛圍而感到天地為之變色、日月為之無光時,可以打賭,你肯定不止一次有過跳槽的念頭。

工作中,人際關係的好壞極大地影響你對工作的熱情和感受:你會在別人都興高采烈的周五下午,就開始哀嚎兩天後即將到來的周一上午;每天起床上班成為一件難事;你不是向同事抱怨公司,就是向朋友抱怨同事,然後在微博上同時抱怨公司和同事;在公司開會時,你表現出敵意和一副防禦的姿態,對持不同意見者嗤之以鼻,或隱忍不發,表麵附和,背地諷刺;你對同事關係越來越不感興趣,不太熱心公司組織的社交活動;半年未過,你的病假、事假和年假已悉數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