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5)(1 / 3)

從蓋茨的成長中,我們可以看出其父母的教育理念:一是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二是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這種投資理念實施後所帶來的回報也是非常豐厚的。

三、為晚年幸福做準備

出生在七十年代,,成長求學於八十年代,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剛好經曆九十年代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很多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把握住了機遇迅速的成長起來,被很多媒體喻為現今社會的精英階層。前段時間,南方的一個樓盤還專門為七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開發了一個叫“七十年代家園”的大型樓盤,可以看出七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在現在社會的地位是很明顯的。

這一代人現在大部分正步入或已是自立之年,很大一部分人已經成家立業了,如何為自己的家庭和未來的生活做出安排規劃?通過怎樣的理財計劃為二三十年後的老年生活作準備?在保持現有的生活素質不變的基礎上,為以後成為快樂的銀發族做個巧安排,是擺在他們麵前的一個問題。

李輝便是那種出生於七十年代的精英分子之一。他於國內一所知名大學畢業後在進入一家外資通訊公司一幹就是八個年頭,從一個技術員一直做到現在的項目經理。收入水平也從開始的幾千元到現在月薪過萬,年底還有分紅。他的太太是一個公司的財務會計,一個月收入也就是三到五千元的水平。現在有個兩歲的女兒。

如果不是沒有看到《銀發中國-中國養老政策的人口和經濟分析》的那個報告,或許他的生活也就按部就班的按現在這個軌跡走下去。這篇由美國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同保德信金融集團聯合發布的報告稱“中國這個年輕的國家即將步入老年。三十五年前,中國兒童人口與老年人的比例是6:1,而往後的三十五年,這個比例將顛倒過來,老年人口將是兒童人口的兩倍。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轉型。到二十一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將成為比美國更年老的國家。即使在城市裏,中國有近一半的勞動力人口享受不到公共養老體係的保障。總體而言,3/4的中國職工沒有任何退休保障。大多數人仍然依靠他們的子女來贍養晚年”。

李輝以他職業習慣所養成的邏輯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不想還不知道,一想嚇一跳。現在雖然生活得還可以,但是三十年後經曆了社會的那麼多變化,自己還能象現在生活得那麼好或者生活得更好嗎?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保證自己在到銀發年齡還能生活的那麼好呢?寄希望於國家的保障是不可能,在中國,除了公務員可能在退休後有比較好福利外,其他的民眾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過好自己的退休生活。

聯想到現在的實際情況,雖然現在李輝的工作穩定,收入也還算優厚,但是,他現在畢竟是屬於打工族,他所在的通訊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公司業務出現下滑,他的收入可能就會受到影響。以他現在的資曆要有好發展,他想自己創業,如果要創業的話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資金。他和太太都準備讓女兒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他和太太在最近的二十年內要為女兒努力的掙錢。等到女兒長大成入後,他們也年老了,可以退休享受清福了。但是老兩口在老年後要過上好的日子,不趁早在年輕的時候最規劃的話就可能有點遲了。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能寄希望於兒女的贍養,一方麵,他們不想以後給女兒添加壓力,另一方麵,現在他也希望能有自己可以掌握的生活。

但是,以他現在所處的時期來做規劃的話,好象早了點,雖然可以預見中國未來二三十年社會將會保持一個穩定的發展階段,但是,個人的職業和生活方麵仍充滿著許多的變數,現在的規劃是假設未來二三十年也是基本上保持現在這種生活狀態來做的。如果不規劃的話,好象是缺乏一種安全感,這不是李輝的生活態度,他決定積極的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活,特別是到老年後的生活。

李輝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研究,很快就明白,要規劃好他的銀發生活,有兩個方麵需要明確。1、他希望老年後過上怎麼的生活;2、要實現這種生活需要怎樣做理財方麵的規劃。首先他希望到銀發年齡後能有自己舒適的住房,有充足的醫療保健,每個月能有固定的退休金收入,另外還有一部分積蓄來進行旅行或者其他應急用途。那麼,他如果要實現這些生活需要做什麼樣的規劃呢?現在居民主要的理財方式除傳統的儲蓄外,還有購置房地產\炒股票\投資保險\集藏等。

房產:李輝現在供了一套大概有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辦理了10年的按揭,月供大概4600元左右;他這個房子是是處於一個市區附近的大型成熟小區的房產,所以到年老的時候仍然能居住。但是如果在供完現在這套房子後,如果資金足夠,他準備再購置一套商鋪或房產,既可以作為居住的地方,又是重要保值和增值的投資方式,還能有固定租金的收入,是年老後穩固的一個收入來源。當然,這個計劃需要的資金量比較大,所以雖然是一個比較好計劃,但要按實際情況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