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突圍2009——中國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展望(3)(1 / 3)

謝國忠說:“對中國來說,像剛剛說的刺激經濟,是暫時穩住,但沒有解決中國根本問題。中國是出口依賴型經濟,比日本、韓國都要更依賴於出口。所以在出口不好的情況下,經濟再恢複增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現在政府砸錢,能維持的話,實際上也是有限的。如果真正調動內需,是要調動中國家庭內需。我們說刺激消費說了十幾年了,刺激消費,但消費在經濟當中的比例一直下降,這一直是一個口號,沒有具體行動。中國消費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財富水平比較低、收入水平比較低。很多人認為中國人消費不足,是因為不敢消費。其實中國老百姓不消費最重要的原因是沒錢,不解決這個問題,刺激消費是很難的,中國的財富主要在政府的手裏。一個市場經濟裏麵,財富在家庭手裏,消費好,勞動力市場好,工資也好,繼續更進一步的財富積累,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如果財富積累都在政府手裏,是不支持消費的。我們這麼依賴出口,主要是這個引起的。這個不解決,中國經濟要恢複高增長是非常困難的。現在很多人認為世界經濟危機很快就要過了,我們就好了,一切回到昨天,這個夢我想就別做了,昨天不會回來的,你得另做打算。”

投資人對中國股市的發展可以期待,但也要反思謝國忠的忠告,期待中國股市一切“回到昨天,這個夢就別做了,昨天不會回來的,你得另做打算”。

中小企業融資難亟待改善

中國的中小企業就像中國的農民工一樣,處在政策的邊沿、金融銀行業的視野之外,無法走進政府官員們注意力。然而中國的中小企業像野草一樣瘋狂地生長著,在極其艱難環境下創造了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近六成,吸納了中國80%的勞動力就業。

終於,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市場的疲軟,造成了中國大量的中小企業倒閉,失業人數大增。正是政府考慮如何安排龐大的失業人口的時候,政府終於認識到了中國中小企業存在的意義。中小企業開始走進了中央政府的視線裏,引起中國政府的重視。對中國企業來說這是多麼可悲的理由。但可喜的是中小企業將會有一個寬鬆的公平的發展空間。

在2009年的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參加浙江省的討論時說,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是提供就業崗位的主渠道。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離不開民營經濟和民間資本的重要作用。國家出台的一攬子保增長的措施能不能見到實效,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關鍵看市場機製的作用發揮得如何,看帶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金投入多少。要進一步提高對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的認識,消除觀念上的偏見和歧視。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能繁榮經濟、解決就業的都要大力支持。要進一步破除各種體製障礙,切實擴大市場準入,特別要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使非公有製經濟真正享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民營企業要深化改革,大膽創新,勇於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從政治角度,溫家寶總理的這段論述,對於占中國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來說將會在融資和政策層麵得到一個公平寬鬆的發展平台和環境。這是中小企業家們夢寐以求的喜事。

而這之前中國中小企業所麵臨的困難,特別是在信貸融資渠道麵臨的艱難是很難想象的。

在貨幣緊縮環境中,為保持最佳盈利水平,銀行必然轉變信貸偏好。由於上市公司、企業集團、大型企業、重點項目的信貸資金風險較低,而且往往派生大量的中間業務,因而他們往往會成為各商業銀行優先放款的目標。相反,中小企業由於項目較小、企業發展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等原因,在競爭中必然處於劣勢,銀行信貸“保大放小”的做法成為必然,中小企業資金鏈麵臨嚴峻考驗。

貨幣信貸總量的下降將導致企業資金缺口難以彌補,中小企業本來分享的信貸份額就較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壓縮貸款將對中小企業融資產生較大的邊際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步伐更加沉重。目前,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個別的接近高達80%。同時不少銀行還要求企業存單質押,使國有銀行綜合融資率達到了11.65%,股份製銀行綜合融資率達到了15.4%。如果是擔保貸款,加上擔保機構平均2到3個百分點的擔保費率,中小企業承擔的融資成本更高。

而造成中小企業融資不暢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第一,缺乏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資本市場。中小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需要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吸收資金以充實自己的力量,而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的股權交易則成為其必然選擇。

第二,缺乏有效的融資工具。中小企業的情況很複雜,不是一刀切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中小企業既需要有針對現金流動的貸款,也需要有一些針對人的貸款,我們的金融機構必須有一些新的工具,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