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男士休閑吧的影響越來越大,小陳的服務也越來越完善,推出的相關服務越來越多,不但是陪老婆購物的男士喜歡來這裏歇腳,而且很多外地來的客商也把這裏作為約會朋友洽談生意的好地方。小商鋪設有會客室,他們也會把這裏作為臨時會客室。有時有一些孤單的男士也喜歡來這裏轉一轉,因為這裏有各種報刊,可以上網、聽音樂……
經過幾年的發展,小陳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在很多商場附近開起了男士休閑吧的連鎖店。
商場就是戰場,競爭就是戰爭。在這個複雜而又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運用自己的智謀克服困難,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的商機。
當然,要創造商機,要獲得創業成功,除了創業者的強力領導外,通常還需要建立起一支才能互補的團隊。這個團隊的成員要具有合作精神,並且對商機要有敏銳的嗅覺,當別人看到的是一片矛盾、混亂和疑惑時,他們要敏銳地發現其中隱藏的商機。
創業還需要有發現和控製資源的技巧和智謀,這也是捕捉商機所不可缺少的。這可以確保創業企業在最需要資金的時候不會發生資金短缺。這些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多數成功的溫州創業者,既具備一個優秀的團隊,也具有所需的資金支持,這樣才捕捉到了別人還沒覺察到的商機。
生意經
弱者失去機會,愚者等待機會,智者善抓機會,強者創造機會。善於忍耐方能成就大業,意氣用事隻會錯失良機我們平時為人處世需要忍耐,因為人不是萬能的,總有好多事情自己沒能力解決而又無可奈何。暫時的忍辱負重,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懂得忍耐的人往往能成就事業,意氣用事隻會錯失良機。想當年,楚霸王項羽之所以沒有成就事業,主要是因為他不懂得忍耐。與楚霸王相反的就是後來打敗他的韓信。這個曾蒙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實在是一個懂得忍耐的高手,他深知“包羞忍恥是男兒”的道理,何必急急忙忙以一種愚蠢的對抗方式來證明自己並不是軟弱可欺呢?
在這個世界上,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因情緒偏激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因不能夠忍耐而毀了自己的前程,因一時的情緒衝動而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應該有勇氣接受世界上的—切不幸和災難,如果我們不負責任地感情用事,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生意人來說,忍耐卻是必須具備的品格。要想賺錢,就必須學會忍耐。古人所說“和氣生財”,就是指通過忍耐來達到和氣的目的。溫州人能賺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忍耐。為了能賺錢,他們忍受種種痛苦:浪跡天涯、拋妻別子的思鄉之苦,髒活累活苦活全幹的身體之苦,屢遭白眼與冷嘲熱諷的心靈之苦等等。
溫州有一位富翁向別人談起他的經驗之談是:賺錢就要能以忍耐為重,即使身處逆境,例如當生意失敗、公司破產,遭受極為慘重的損失,甚至想要自殺的時候,也必須忍耐,不可放棄鬥誌。要把痛苦當作經驗而忍耐下來,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
數年前,溫州人黃誌堅還是溫州市物價局一名很有作為的年輕幹部,後來他毅然舍棄了令人“羨慕”的公務員職務。因為他無法忍受安穩得讓人感到沉悶的生活,他更不願意在自己20歲的時候就看到自己50歲的人生。
經過認真考慮,一心想做貿易的黃誌堅來到了西班牙。可令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創業之旅始於異國他鄉的中餐館廚房,在浸泡著成堆碗筷的水池和煙熏火燎的爐台間討生活。對於心高氣傲的黃誌堅來說,這無疑是一種煎熬。他每天如上足了發條似的奔波於餐館、語言學校、住處之間,在無奈中忍耐著,借以尋找人生之中的新轉機。
借錢開出一間經營聖誕禮品的小店後,黃誌堅的境遇並無多少改變。他至今難以忘記拉著推車進貨,眾目睽睽之下遭公共汽車拒載時的尷尬。那些日子,他每天隻吃一頓飯,早晚餐免了,午餐用幾塊餅幹打發了,晚上在家卷禮品紙直到深夜……
黃誌堅說:“最大的痛苦還是精神上的,要學會寄人籬下,學會服從別人,這不容易。”同時,那段生活改變了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甚至影響了他的性格。正是從那時候起,他學會包容,學會體諒,學會忍耐,學會堅持……如今功成名就的黃誌堅把那段經曆稱為他人生的一筆難得的財富。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想要生存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裏,就要學會忍耐。立身處世,以忍為上;與人為善,能忍則安。如果你想要賺錢,先要掂量掂量自己,麵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麵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忍耐力”?因為商人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困難、挫折,甚至是痛苦和孤獨。
生意經
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生意人來說,忍耐卻是必須具備的品格。要想賺錢,就必須學會忍耐。多一分冒險,多一分成就有人說過,淘金者要有夢想,發財者必須要有膽量,否則,最好的機會到來,也不敢去嚐試,隻有失敗的顧慮,就會失去成功的機會。溫州商人身上恰好具備這種冒險精神。
俗話說,“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險半生為萬貫”,這種觀念使溫州人“敢為天下先”、“敢於第一個吃螃蟹”。他們膽大包“天”、膽大包“海”、膽大包“地”,由此創造了市場經濟的先發優勢。他們認為:頭道湯的味道最好,先人一步的生意最賺錢。無數事實也證明了他們的觀點: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獲;多一分冒險,就多一分成就。
溫州商人王均瑤便是一個膽大包“天”的人。當年,王均瑤隻是一個在湖南長沙經商的小商人。有一年,王均瑤趕回家過年,因為買不到火車票,就與幾位同鄉從長沙包了一輛豪華大巴回溫州。在車上,他無意中說了一句,“汽車太慢了”,同行的一位老鄉便挖苦道:“飛機快,你坐飛機回去好了。”沒想一句話卻觸動了他的靈感:“對啊,為什麼不包飛機呢?”
王均瑤決定試一試。在跑了無數個部門、蓋了無數個圖章後,他承包的溫州至長沙的航線終於開通了。就這樣,當時年僅25歲的王均瑤首開中國民航史私人包機的先河,成為中國私人包機第一人,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包機公司——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王均瑤真的把生意做到了天上。
“包飛機”包出的第一桶金,王均瑤並沒有沉溺於享受,他把這一桶金投在了奶業。1994年,他成立了均瑤乳品公司。均瑤乳品作為均瑤集團核心產業,以其知名商標“均瑤牛奶”飲譽大江南北。1998年,他在家鄉溫州以平均每輛70萬元拍得了上百輛出租車的經營權。他想讓每個到溫州的人總能見到“均瑤”。滿地跑的是“均瑤”的品牌,就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但到了2001年,王均瑤卻以平均每輛80萬元的價格拍賣了百輛溫州出租車的經營權。因為,王均瑤明確了發展的主業——航空和乳業。
不僅是王均瑤,很多溫州人創業發展的曆程和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敢想、敢闖、敢冒險。溫州老板沒有不敢投資的行業,隻要能給自己帶來利益,沒有不敢去投資的地方。
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拉薩,給每一個人的印象就是高原反應。剛到高原,每一個人都會感到不同程度的胸悶、呼吸困難、嚴重的頭痛,就連走路、說話都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然而,就是在這樣的雪域高原,進藏做生意的人一半都是溫州人。據統計,目前在拉薩經商的溫州人有7000名左右,估計總投資2億多元,興辦企業、經營商鋪150多家,年營業收入4億多元。
西藏華東水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鄭月球便是最早到拉薩的溫州人。1980年,年僅20歲的鄭月球離開家鄉樂清,經過20多天的路途來到了拉薩,但是這裏的高原反應讓他好幾天起不了床。這點挫折並沒有難倒他。適應了當地的生活後,鄭月球就開始找活幹。鄭月球由木匠做起,後來他發現當地的農牧民點的都是酥油燈和蠟燭,根本用不上電。這裏施工環境惡劣,海拔高、溫度低、工程短,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是他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商機,於是開始了他的艱難創業。2000年,他成立了西藏華東水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專門為小水電站提供設備和安裝。後來越來越多的溫州人看準商機都紛紛湧入拉薩。一時間,拉薩隨處可以看見溫州人的身影。
雖然做著同樣的生意,但是在雪域高原,要比其他地方艱難很多。他們需要忍受缺氧引起的高原反應,還要經常翻山越嶺。這裏不僅荒涼,而且許多地方的山路還十分驚險。對此,很多溫州商人都深有感觸:“很多次,我們就是和鬼門關擦肩而過。尤其到了冬天,漫山遍野都是雪,車子在冰雪上滑行,經過狹窄而傾斜的山路時,身邊就是懸崖峭壁,透過車窗,甚至還可以看見山下許多事故車子的殘骸。”但是,再惡劣的環境也沒有使溫州人有絲毫退縮。正是憑借這種敢闖敢拚的精神,溫州人終於在世界屋脊站穩腳跟,這裏的低壓電器行業幾乎全被溫州人壟斷了。
溫州商人的成功經驗證實了一句話:唯有膽大冒險者生存。正是靠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溫州人打造了康奈、奧康、報喜鳥、紅蜻蜓等大批中國名牌和馳名商標,形成了低壓電器、不鏽鋼、皮鞋等20多個“國字號”產銷基地,使溫州的發展占盡了先機,積蓄了後勁。
生意經
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獲;多一分冒險,就多一分成就。用事實說話,用效果說話溫州商人非常注重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他們總是從市場需求出發,他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用事實說話,用效果說話。”
溫州商人的精明是出了名的,他們幾乎什麼生意都做,如修理鞋子,買賣紐扣、打火機等,什麼生意都敢嚐試。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以前的溫州人卻不愛炒股,對於這一點上海人很是不明白。《解放日報》曾把“溫州股票不熱”當新聞。
一向以頭腦靈活、精明能幹著稱的溫州人,超前意識強,勤勞而不甘落後,事事都走在國人前頭,可為什麼惟獨對股市避而遠之呢?尤其是那些“大款”,投入資金“炒股”的更少,而且也少有企業願意爭取上市。難道溫州人不想從股票中獲得利益嗎?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很多溫州商人覺得股票是一種過於投機的投資行為,不如做一些小生意來得穩當。因為,做一些穩當的小生意,踏踏實實地,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而在股市中能否成功則往往不受自己的控製。用他們的話說:對資本市場不熟悉,看不清這潭水究竟有多深。
務實的作風甚至使溫州人對虛擬的股票證券市場表現出一種普遍的淡漠。這就是溫州商人奉行的不熟不做、不實不做的原則:要發展事業,就要先從熟悉的領域做起,不要輕易地改弦易轍,更不要隨隨便便就去追趕所謂的“熱門”。
做水泵生意的溫州人林凱文在15年之間完成了一個由白手起家到擁有數億資產的發跡神話,其成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老老實實為人、認認真真行事、腳踏實地做生意。林凱文說:“水泵行業是一個踏實的行業。如果浮華虛誇蒙蔽了你的眼睛,你就再也不能專注於你的產品。而對於水泵行業來說,這一點尤其是致命的。”
1993年,林凱文的企業已經達到了1000萬元的銷售額,在永嘉成為頭號水泵企業。但到了1994年公司卻出現了明顯衰退的跡象,此時的林凱文麵對的對手已經不僅僅是“水泵之鄉”永嘉的企業,而是全國各地的大小企業。務實的林凱文對造成當時困境的原因做了詳細分析,找到了企業衰退的原因,這就是技術的低能導致產品質量不過硬,規格型號比較單一,還有就是缺少相應的技術人才。後來,林凱文通過各種媒體做廣告招攬賢才,但結果居然沒有一個符合條件的人前來應聘。為了招聘到人才,林凱文幹脆將公司搬到了上海。結果他開出的165名的人才清單全部得到了滿足,找到的全是不折不扣的高級人才。
為了經營的成功,林凱文果斷地移師上海,這種“哪裏賺錢去哪裏”的務實作風讓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今天的林凱文已經擁有了7家企業、200畝的集團用地和1500名員工。從北京的毛主席紀念堂、首都機場、軍事博物館,到上海的東方明珠、浦東國際機場、磁懸浮工程……這裏的水泵都出自林凱文之手。2000年,集團銷售額就達到3.5億元,已經成為全國水泵業的王者。
溫州人從來不幻想一步登天,幹事業從現實出發,講究腳踏實地,每一個“現在”疊加起來,就會成就自己的“未來”。
生意經
要發展事業,就要先從熟悉的領域做起,不要輕易地改弦易轍,更不要隨隨便便就去追趕所謂的“熱門”。賺錢必備的條件:不滿現狀,奮發向上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少年時代從英格蘭移民到美國,當時真是窮透了。正是“我一定要成為大富豪”這樣的信念,使他於19世紀末在鋼鐵行業大顯身手,而後涉足鐵路、石油,成為商界巨富。洛克菲勒、摩根創業之初也都是滿懷欲望,並以欲望為原動力,成為資本主義初期美國經濟的勝利者。
“隻要能安穩地過一輩子就行了。”“隻要生活過得去就好,不必過於苛求。”如果你有了這種念頭,最好不要去做生意。賺錢必備的條件是:不滿現狀、奮發向上。
溫州人正是具備了這樣的條件。他們對錢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小富即安”、“知足常樂”不是溫州人的個性。有了十萬想百萬,有了百萬想億萬。但他們的“想”不是幻想、空想,不是白日做夢,而是付諸行動的掙錢實踐。他們對金錢的“貪婪”正是他們創造經濟奇跡最初的原動力。
在如今千變萬化的市場經濟中,那種隻有下大本錢才能賺大錢的思維早已過時。如果能掌握市場,抓住機遇,用奇招取勝,雖然本錢小,照樣也能賺大錢。
美特斯·邦威的老板周成建小時候家裏非常貧窮。他14歲那年,為姐姐置備嫁妝,家裏才買了一台縫紉機,他便自學縫紉成了一名小裁縫,製作服裝出售,同時“倒賣”服裝用的紐扣等一些小商品。後來,20歲的周成建隻身一人走出大山,來到60多公裏以外的溫州市,在妙果寺市場租了一個攤位,開始製作服裝銷售,這次他成功地賺到了“第一桶金”,到了1993年他已經成為擁有四五百萬元的大款了。
但是這並沒有讓周成建感覺滿足,他又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將所賺的錢全部“砸出去”,注冊成立了美特斯·邦威集團公司,專門製作銷售休閑服。他從實踐中探索出一條“虛擬經營”的企業運作之路:將企業的生產加工“發包”出去,著力打造美特斯·邦威集團的品牌形象。
10多年過去了,周成建也創建了年銷售額接近20億元的“王國”。不過他還是沒有滿足。耗資上億的企業溫州總部大樓正在建設,他於上海浦東占地160畝的現代化服裝設計中心也已開工……他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受傳統思想影響,很多生意人安於現狀,很容易滿足,日子過得好一點就“小富而安”,不想再幹了,沉溺於搓麻將、上飯館,甚至有些人沉淪於吃喝嫖賭。最後的結果是,事業擱淺,甚至坐吃山空,直到一無所有。
經濟學中有這樣一個理論:收入越高的人越覺得自己窮。這不僅僅是因為收入高的人支出高,更是因為收入高的人常常更為理智,總覺得身價還沒到頂,還可以更高。央視曾經做過調查,多數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達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過3000元甚至5000元的人卻認為自己的生活與小康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其道理正是如此。
聰明的溫州人最初也許隻想賺一點點錢能使生活不至於那麼窘迫就可以了,但賺到了第一桶金後,他們並沒有沉溺於享受,而是去追求更大更多的財富。這也許就是溫州人越來越有錢的原因吧!
生意經
賺錢必備的條件是:不滿現狀、奮發向上。記住:行動永遠第一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明明有很多賺錢的機會,卻總是前怕狼後怕虎;有了投資機會,卻總是習慣看看再說,舉棋不定;心裏想賺錢,又怕冒風險,等到別人賺了錢之後,才感到為時已晚。其實,任何投資都是風險與機遇同在,坐在家裏鈔票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溫州商人之所以會賺錢,關鍵的一條就是:他們發現機會後就立即行動。
有一次,溫州人範鳴強帶著自己的妻兒到北京旅遊。當他站在寬闊的天安門廣場前,望著高高的天安門城樓時,他萌發了一個經商靈感——在天安門城樓開一家“馬列書店”。範鳴強認為,在這個地方售偉人的著作是再好不過了。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00周年,範鳴強覺得此時正是大好時機。於是,他叩開了天安門城樓管理處的大門。結果,天安門城樓管理處當即拍板同意。為了表示對這塊“紅色陣地”的支持,還破例對這家書店免收租金。
溫州人天生具有靈敏的嗅覺和敢闖敢拚的性格,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收集對自己有利的政治、經濟、社會信息,一旦發現有機可乘,就能見縫插針。
20世紀80年代以來,鞋業興旺。為了擴大生產,全國很多製鞋廠都迫切需要生產效率高的鞋楦銑床。很多機床廠得知此信息後認為這是一個開發新產品的好課題,便組織人力進行調查研究,編寫可行性報告,做好開發設計與試製的準備。
就在別的企業厲兵秣馬之時,溫州的一個廠家卻捷足先登,他們的鞋楦銑床新產品已陳列在訂貨會展台上。直到該廠於1982年獲利200多萬元後,別的企業的同類產品才姍姍而來。由於市場對鞋楦銑床的需求已達飽和,遲到者雖然大張旗鼓地做宣傳,但仍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先人一步天地寬”,這就是溫州人的製勝法寶。
當歐元開始流通的時候,行動第一的溫州人也大大賺了一筆。聽起來有些荒唐,事實卻是如此!原來歐洲各國使用的貨幣的票麵比新歐元短,加長的歐元放不進歐洲人的錢夾子。所以歐元流通之日,就是歐洲人更換錢夾子之時,這就帶來了掙錢的機會。精明的溫州人不僅從看似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事情中抓住了商機,而且動作迅速,最先製作出新的錢夾子在歐洲出售。他們通過錢夾子的生意,讓歐洲人的錢進了溫州人的錢夾子。
任何希望、任何成功,最終必然要落實到行動上。賺錢也是一樣,關鍵在於行動,要知道,行動永遠第一!與其坐等別人把飯喂到自己口中,不如奮力用雙手去博取。錢就在我們周圍,為什麼溫州人抓得住,我們抓不住?其實關鍵在於行動,而且要快。如果不趕快行動,那麼永遠都沒有結果。
生意經
與其坐等別人把飯喂到自己口中,不如奮力用雙手去博取。
紙上談兵不如躬行實踐成功向來都是青睞於那些敢於實踐的人,一個不注重實踐的人最後注定會失敗。
中國古時候有一個成語叫“紙上談兵”,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候學習很努力,飽讀兵書,精通各種兵法,善於談兵,他的父親也難不倒他。長大時受皇上器重,代替廉頗為大將出征。但是他打仗時隻會照搬兵書,不知變通,結果一敗塗地。這個故事形象地概括出了不注重實踐的後果。
與古人相比,現代人更懂得實踐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時代,即使沒有專業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支持,隻要我們有獨到的眼光,敢於去實踐,依然可以輕鬆擁有百萬財富。我們知道,飛往太空的火箭分為三級,是一級一級向太空推進的。在商場上,溫州人就像火箭一樣,在實踐中對準目標,一步一個台階地上。
以前,一些國際名牌很早就打入了中國市場,這並不稀奇,但中國名牌皮鞋把專賣店開到國外,康奈卻還是第一家。康奈將此舉視為關係企業未來發展命運的戰略之舉。毫無疑問,如果康奈此舉成功,對於在苦海中拚命掙紮的中國製鞋業來說,無異於找到了又一條生存之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康奈經過努力真的成功了。自2004年以來,康奈已在歐美等國的主要城市開了23家康奈皮鞋專賣店。
回想起2003年元旦時,康奈在“中國鞋都”溫州乃至全國製鞋行業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彈”——將專賣店開到時尚之都巴黎第19街區的繁華鬧市。50多平方米的店麵不算大,但有兩樣東西很醒目,一個是康奈的商標,一個是中國製造,加上金發碧眼的營業人員,在當地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一時間,康奈招來國內同行種種揣測和質疑——康奈要幹什麼?康奈是頭腦發熱還是嘩眾取寵?按中國皮鞋目前的品牌影響力,在國外開店能賺錢嗎?
真理是經得起實踐檢驗和時間考驗的。康奈“國際連鎖專賣攻略”的第一張戰績單出來了,實實存在的數據表明,包括美國紐約曼哈頓、意大利羅馬、西班牙巴塞羅那在內的二十幾個專賣店,個個生意紅火,已全部實現當年贏利;迄今每雙康奈皮鞋的零售價全部達到60美元以上,以中高檔的產品和中檔的價格,在海外形成了較強的競爭能力。其消費群體也從初始的八成華僑加二成老外,逐步變為兩成華僑加八成老外。總裁鄭秀康也長舒了一口氣,他說,實踐證明,扛著品牌的大旗走出國門,在洋名牌家門口叫板的康奈皮鞋不僅沒有“獨孤求敗”,而且既創彙又創牌,看來我們這條路走對了。
自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千千萬萬個偉大的科學家的任何發現,都需要一個實踐來證明。同樣,做生意也是如此,隻有注重實踐,才能為我們的事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美國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這樣說:“隻有3%的人為未來做詳細的規劃,而有97%的人不為未來做什麼規劃。通常來說,做規劃的人有自己的事業,而沒有規劃的人則為那些有規劃的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