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強大的資金支持,這以後朱新禮的發展就一帆風順了。1994年,朱新禮將總部從山東遷到了北京。如今,彙源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果汁生產廠家。朱新禮的這套“空手道”,如今叫做“資本運營”,它對今天的創業者也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生意經
在商業活動中,無中生有也是一種高超的智慧。
經商一定要以道德誠信為標準山東商人認為,經商一定要以道德誠信為標準,無論是對待顧客還是商家,都要以誠相待。買賣商品時,絕不短斤少兩。如果發現貨質低劣,寧肯賠錢,也絕不坑害顧客。他們深知,隻有講信用,重商德,不欺不詐,顧客才樂於與他們交易。
山東是儒家鼻祖孔孟的故鄉,儒家講求“仁、義、禮、智、信”,這告訴人們,做人要謙虛、誠實、厚道。生活在“聖人之鄉”,孔孟之道的誠實守信在山東商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康熙年間,萊陽有兩個商人,一個名叫周繼先,另一個叫左文升。他們兩人相交,留下一段佳話。有一次,周繼先見左文升要外出經商,交給左文升200文錢,托他拿去轉販貨物,說好按當前市價付二分利息。
左文升在轉販貨物的過程中,市價恰好起了變化,200文錢賺了一倍,變成了400文。回來後,左文升見到了周繼先,將200文所賺的錢全部交給周繼先,周繼先擺手拒絕說:“我們在此之前已經說好的,隻能按二分利息收取,多的錢我不能要。”
左文升則堅持要將多賺的錢全部給周繼先,他說:“這是用你的錢獲的利,我怎麼能私自得這筆錢!”兩人推來推去,最後周繼先拗不過左文升,才將錢收下。此後,兩人繼續合作,賺了很多的錢,成為了當地的富豪。
從曆史上來看,山東商人早已將誠實守信作為經商的基本準則。到了現代,山東商人在經商過程中也依然本著誠信的原則進行商業交易。
山東臨沂的東方企業集團公司以生產絞肉機、鋼鎬而著稱。近年來他們一直堅持以優取勝,以信為本,以良好的商業信譽贏得了很多外商的信賴。
20世紀80年代初期,有一次,該公司試產32#絞肉機時,外商急需100台先行裝船。當時該公司的鍍鐵掛錫設備還沒安裝好,為了不耽誤絞肉機出口,他們便連夜將毛坯運到江蘇鍍鐵掛錫,第二天運回廠,全體員工奮戰一晝夜,按時完成了任務。後來一算賬,每台虧本40元。但他們卻認為,“暫時虧本是小賬,守信用贏得客戶信任,才是一筆大賬”。
再如海爾集團的迅速崛起,也源於他們注重質量、講求信譽的良好商業作風。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一天,海爾集團召開全體員工大會,氣氛異常嚴肅、凝重。台上整齊地排列著從流水生產線上下來的76台嶄新的冰箱,每一台冰箱旁都立著一把大鐵錘。廠長張瑞敏簡短有力地講完話後,便拿起身邊的大鐵錘,砸向第一台冰箱……
這就是在國內外廣泛流傳的海爾“12.6鐵錘砸冰箱”事件。張瑞敏一“錘”砸開九重天,使海爾的質量意識從此跨進了比國際標準還要高的境界。今天,海爾已站到當代世界家電產業的前沿,海爾產品如繁星落地,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就這樣,山東商人以其優質的服務承諾,積極拓展市場,在商戰中屢屢旗開得勝。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由於市場是有限的,在限定的大鍋裏,眾多商家為了多爭得幾口粥,花樣翻新,奇招迭出,廝殺得天昏地暗。但是,能刺激人們消費欲望的服務方式畢竟太少了。“買一送一”、“終生保修”、“放血大甩賣”等招數已迷惑不了消費者。要想在商戰中脫穎而出,征服眾多的消費者,除了靠質量、靠價格以外,還必須在服務方式上出新招。山東商界率先推行的承諾製度,不僅打開了市場,也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1996年4月,青島啤酒公司向消費者推出一項承諾:保證青島市民喝上“當月酒”,力爭喝上“當周酒”、“當天酒”。接著,青島啤酒公司在青島先後建起200多個零售網點和直供點,並投資上千萬元購買了40多部直供運輸車,將生產線上的新啤酒源源不斷地送往市場。就是這項承諾,打敗了啤酒“雜牌軍”,使市民們趨之若鶩,新鮮的青島啤酒在市場上暢銷起來。這一“諾”成功,使青島啤酒公司又北上煙台,南下上海,擴展全國市場……
在中國傳統社會,經濟領域內的法律和法規非常欠缺,許多經濟活動都是按照慣例人為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商人是否誠實守信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山東商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誠實守信,有著良好的商業品質和道德,在商界樹立起了良好的信譽。
生意經
經商一定要以道德誠信為標準,無論是對待顧客還是商家,都要以誠相待。
選對人才好管理用人問題關乎事業的興衰成敗,因為一切事業都是要由人去做的。大至治理國家,小至治理企業,盡管性質不同,而要繁榮昌盛,用人之道則是共同的。所以,中國曆史上許多政治家都有一條共識,叫做“得人者昌,失人者敗”。
人才的任用在生意場上同樣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山東商人知道“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之道,這也許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戰國時期,山東有這樣一個人,他擅長織白絹、編草鞋,等到完成一定的數量後,他就把白絹和草鞋拿到集市上去賣。有一天,他想遷到越國去。他的妻子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這個山東人有些不解,妻子說:“白絹,是做帽子用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草鞋,是用來穿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要知道,到了越國之後你的長處就沒有用了。一個人隻有到有用的地方、可以發揮長處的地方,才能變成一個有用的人才。否則,在一個沒有用的地方,再好的人才也會變成一個庸人。”這人聽了妻子說的這段話之後大悟,於是轉到河北去經商,結果他成了一個大富翁。
從這段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山東商人是很注重聽取他人意見的。山東商人在經營的過程中會充分發掘人才,聽取他們的意見,讓那些有能力的人來經營自己的事業。所以,山東商人敢於摒棄傳統的家族企業模式,敢於把自己的事業傳給非本家的人。這一點在當時的封建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中國什麼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人。”這句話我們都熟悉。在一些企業中,人來人往造就了一種人事的繁榮,“流動”成為當前最時髦的字眼。有些企業的領導認為也無所謂,這個走了那個還會來,多一個少一個都一樣,反正人多得是。雖說每個人都是長腦袋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意識到長腦袋的人並不都是人才啊。
孔子說過:“為政在人。”進一步說,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經營企業,要想使其旺盛的生命力持續發展,關鍵在於人才;隻有合適的人才,才有可能實施一流的管理,取得一流的業績。
世人常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匹馬是不是千裏馬,要伯樂說了算,這就是伯樂相馬。而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卻說,中國缺的不是伯樂,缺的是出人才的機製。為此,張瑞敏從一接手海爾開始,對人才的選拔使用就提倡“賽馬”而非“相馬”。他不搞“伯樂相馬”,而是為員工提供賽馬場,在企業內部創造一種人才競爭機製來選拔人才、發掘人才,使員工永遠處於一種動態的管理機製之下。
企業管理的傑出實踐者傑克·韋爾奇告訴我們:“優秀的領導者應當像教練一樣,‘培育’自己的員工,給他們提供機會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生意經
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經營企業,要想使其旺盛的生命力持續發展,關鍵在於人才;隻有合適的人才,才有可能實施一流的管理,取得一流的業績。企業要管好,製度少不了作為一個生意人,要管理好自己的企業,一定要有嚴格而規範的製度,否則企業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在這方麵,山東商人總能把握得恰到好處。
北京“瑞蚨祥”綢布店全國有名,他的創始人孟洛川從山東章丘起家,一步步從周村到煙台,從青島到天津,再從上海到北京,所經營的“瑞蚨祥”遍布全國各地,他也成為當時著名的商人之一。
“瑞蚨祥”綢布店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管理得當,這種管理概括起來就是兩點:嚴格而規範。
為了確保布匹的質量,孟洛川對那些價格昂貴、利潤可觀的綢緞采用定點織造、定點印染的方法進貨。例如,由“瑞蚨祥”根據市場的要求,對需要進貨的品種提出花色、規格等要求,然後去蘇杭一帶找廠家織造印染,並訂立契約。在驗貨時,特別注意把關,要求相當嚴格,不僅要檢查質量,而且對花色、幅寬、長度、分量等一一進行驗收,如果有一項與契約不符,不但退回貨物,還會要求賠償損失。
由於設有很多店麵,所以“瑞蚨祥”很重視對員工的形象教育,要求員工以商號利益為重,告誡他們時刻意識到個人形象就是商號的形象。良好的商業形象源於顧客對員工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的好壞又源於員工的行為舉止。為此,“瑞蚨祥”規定,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所有售貨人員一律穿長衫,不得吃會發出異味的食物,如大蔥、大蒜等,不準在顧客麵前搖扇子,不得與顧客吵架,不準聊天、不準吃零食、不準吸煙喝酒。
“瑞蚨祥”還費盡心思製定了一套嚴格的營業程序,要求員工嚴格遵守,並且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比如,顧客進門時,要笑臉相迎,熱情問候,並以茶水招待,讓顧客在布店裏慢慢地挑。售貨員對想買布而又拿不準主意的顧客,要先了解顧客是自己買還是代他人買,之後,多拿些樣品供顧客選擇。取貨時,售貨人員要讓顧客先挑選中下等的貨物,如果顧客不滿意,再拿上等的貨物讓他挑選。對於貨物,要耐心解釋,直到令顧客滿意為止,不得露出厭煩的情緒。成交時,如果需要找零錢,要把錢整齊地放在櫃台上等顧客收錢,不準直接交到顧客手中。成交之後,要先檢查一下綢布有無殘損,當著顧客的麵量好尺寸,確保無誤之後,再進行剪裁,剪好後包好,讓顧客稱心如意地離開。
由此可見,沒有良好的管理就沒有今天的瑞蚨祥。可以說,管理就是成功,管理就是效率,管理就是力量,嚴格規範的管理製度就是經商之本。
生意經
管理就是成功,管理就是效率,管理就是力量,嚴格規範的管理製度就是經商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