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四章:初到名城(第十六節)(35)(2 / 2)

廣場名為“中央廣場”,名字是李千秋親自給起的,看樣子也把易銘時候的“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給生生的占了。易銘擔心,如是這樣下去,三百年後,紅軍還怎麼開會……?

廣場北麵和南麵分列兩排殿宇,是黔北行政中樞,眼下稱為六部,南為吏部、刑部和戶部,北麵為兵部、禮部和工部。

易銘府邸前南北貫通的“子尹路”大道,這時候名為“中央大道”,那向東穿過公園路一帶直抵江邊城樓的大道,名為“東來大道”,是這幫外來勢力從東方而來的意思,也有紫氣東來的意味,照樣,也是李千秋給定的。

一行人在廣場流連許久,轉了個圈兒,就到了目的地,即易銘府邸。易銘見這府邸南北寬約百米,東西縱深據講足有兩百米,占地共兩萬平方米。

易銘聽了李千秋的介紹,驚奇萬狀,他心想:這兒寸土寸金,自己那時在這黃金路段,要是有那麼十來個平方,都大發了。而現在自己擁有的這麼幾萬平方的地皮,要是在自己時代,價值恐怕得數以億計,如果搞了房開修了電梯房,那還不賺錢直賺得手腳軟軟、內心怕怕呀!

易銘的“黔北軍政府”府邸是一個五進的龐大院落,有大堂、二堂、三堂、上房及後花園,一南一北,還分列著十幾個附屬宅院,那是府邸裏下人、仆從、賬房、幕僚、親兵等的臨時居所。大門以外,建有轅門、照壁、旗杆、樂亭鼓亭、一對石獅及班房。

拾級而上進入府邸大門,沿甬路往西即是儀門。自儀門沿甬路西去三十餘米,便是府邸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廳、正廳,是整座府邸的中心主體建築。大堂南北兩側便門即通二堂院,二堂院布局嚴謹,四周廊廡相通,托檁、廊沿、門楣均雕工精細、繁瑣華麗到了極致,當然,這正是中國古建築特點。

看過大堂及二堂、三堂後,李千秋、易銘再往後走,趙龍甲等卻留候在外,不敢並進。

原來三堂以後是易銘的上房及內宅院,為易銘的內宅。李千秋亦不多說,隻叫了朱信、趙龍甲二人進來。怡晴等女子早就先期在裏麵,此刻正肆無忌憚的打鬧,嘻嘻哈哈不停。易銘見有花牆與三堂相隔,兩側各有一門溝通東西更道,僅靠中間帶頂的直廊和內宅門相連,成為入內宅、後花園的必由之路。

四堂又稱上房,四堂正房麵闊五間,左右耳房各兩間,南北廂房各三間。兩側整齊排列有兩個側院院落,幽雅閑靜。與大堂、二堂院相比,猶如兩個天地。這裏花木繁茂,也是給易銘及其以後可能的家眷準備的生活居住的地方,生活氣息濃厚。上房院住宅四周以房屋後牆、外牆及院內回廊多層包繞,對院外不開窗,封閉性強,可防噪音和外界幹擾,庭院空間大、日光足,在院內栽植有龐雜的花木和盆景,還有魚池假山,廊榭婉轉,構成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