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3章 案例繼承曲折的弗瑞斯特·瑪氏(1 / 2)

瑪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生產商之一,是全球巧克力、寵物護理、糖果等行業的領導者,其中糖果巧克力類產品和寵物類產品銷量分別位居全球同類產品首位。瑪氏公司擁有眾多世界知名的品牌,在這些品牌中價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品牌就包括德芙、瑪氏、M&M’S、士力架、UNCLE BEN’S、益達、傲白、寶路、皇家、偉嘉和特趣。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66000名,總部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的麥克林,業務遍及全球,目前年收入逾280億美元。如今瑪氏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多元化的跨國公司。瑪氏公司於1923年由法蘭克·瑪氏創立,1924年偶然巧遇其兒子弗瑞斯特,自從他與第一任妻子離婚後就再沒有見過這個兒子。弗瑞斯特·瑪氏當時向父親提議了一種將巧克力麥芽飲料變成可以攜帶的想法,這個產品後來變成“銀河棒”,這個新的巧克力製品上市即深受歡迎,對於該公司起步衝刺時所需的資金提供了重要支撐。到1927年公司名稱改為瑪氏公司,工廠也搬到芝加哥西部,因為那裏的運費隻有明尼亞波裏斯的一半。1930年法蘭克·瑪氏開發出士力架,而在1932年又推出3 Musketeers bar,這個新產品使得瑪氏公司成為全美第二大糖果製造商,僅次於赫爾希公司。或許因為之前曆經多次失敗,法蘭克·瑪氏相當滿足於公司的成就,但是其子弗瑞斯特卻一心想要擴張,並經常敦促父親擴大經營規模。不過弗瑞斯特的這種幹預態度,令其父親法蘭克相當不悅,最後竟將其逐出公司。而法蘭克·瑪氏本人則在一年零三個月後去世,公司由其第二任妻子及其女兒接手。

懷揣5萬美元與父親給的“銀河”的海外銷售權,弗瑞斯特遠赴歐洲向許多大師學習。到了1933年他到英國推出銀河棒,他將所有的家當與心血都投注在公司,以至於他的嶽父必須帶著他的太太與小孩回美國以供養他們。弗瑞斯特改良了“銀河”的味道以符合英國人的口味,甚至非常自戀地以瑪氏棒的名稱上市,瑪氏棒的銷售量一路飄紅。1934年他買下了Chappel Bros,一家生產罐裝碎肉的英國狗食工廠。弗瑞斯特·瑪氏由此看到商機,他賣Chappie的罐裝食物主打的概念是富含營養。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他很快就成為市場的領導者。到1939年瑪氏有限公司已成為英國第三大糖果製造商。但是由於“二戰”爆發,英國政府開始對外國人課稅,所以他被迫放棄一切。當他回到美國即與赫爾希開始了合作關係,開發一種不會溶化的巧克力。1941年所推出的產品就是M&Ms,這個名稱所代表的意義就是Mars與Murrie。1950年弗瑞斯特·瑪氏聘請廣告公司就M&Ms的銷售進行一項相當仔細的研究,利用市場研究來作為營銷工具弗瑞斯特可說是鼻祖。研究發現M&Ms非常吸引小孩子,但小孩子卻沒什麼錢,所以公司轉而向大人下手,廣告公司想出了一句有名的M&Ms廣告詞——“隻溶在口,不溶在手”。這對於父母而言很有吸引力,因為這樣一來小孩就不會弄得到處髒兮兮的。當電視廣告在收視率很高的節目插播時,這項產品迅速成為1956年最受歡迎的糖果。

雖然弗瑞斯特·瑪氏的表現極度傲人,但是取得其父親的公司卻是他麵臨的最大挑戰。他認為父親的公司在法律上應該屬於他的,因為是他發明了銀河棒,而且也是他建議父親設立芝加哥工廠的。在法蘭克·瑪氏的第二任妻子艾瑟兒與其女兒帕翠茜婭的掌控下,瑪氏公司的創新不足。艾瑟兒·瑪氏去世之後,一半股權轉給了弗瑞斯特,而由於這個繼承他與威廉·庫本巴哈,也就是艾瑟兒·瑪氏同父異母的兄弟,進行了一場公司控製權的爭奪戰。弗瑞斯特·瑪氏在1953年引進機器製造糖果的技術,到了1959年由於這項引進瑪氏公司成為全世界第一的糖衣棒製造商,然而弗瑞斯特仍然企盼全麵掌控公司。1959年當庫本巴哈退休之後,帕翠茜婭·瑪氏的丈夫詹姆士·富林明被任命為總裁與首席執行官,在他的管理之下產品品質大幅滑落,因為他對於昂貴的材料偷斤減兩,因此公司獲利也越來越差。弗瑞斯特·瑪氏最後說服帕翠茜婭將股份轉給他,因而得到80%的股份,而他則提出將自己的公司置於瑪氏旗下作為交換條件,隨後他又說服其餘股東將股份賣給他,由此最後得以全權掌控瑪氏公司。1964年12月弗瑞斯特·瑪氏終於身兼瑪氏公司的董事長、總裁與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