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看的《北京文學》(1 / 1)

《北京文學》60年

作者:林 希

上世紀90年代,《北京文學》提出了一個“小說要好看”的命題,沒想到居然引起了一場不溫不火的爭論。爭論的一方自然認同《北京文學》提出的命題,爭論的另一方則反對小說要好看的主張。好看小說,人們各有各的見解,小說不好看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呢?反對者也有精到的見解。這場爭論從大陸蔓延到台灣,台灣的《聯合文學》與《北京文學》遙相呼應,很是熱鬧了一大陣。

文學上的爭論很難有最後結論,可喜的卻是從此《北京文學》推出了許多好看的小說。最最重要,這些小說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也得到了專家學者的認同。而“不好看”的小說,卻沒有推出什麼作品,讀者大失所望,一直也沒有看到最不好看的小說到底是什麼樣子。

小說要好看,似乎不是什麼深奧的理論概念。一切的文藝學研究,也不研究應該如何界定“好看小說”的內涵,而不好看的小說又應該是個什麼模樣。更不見有人自詡自己的作品絕對不好看,恭請讀者慎入。如此,《北京文學》倒走出了一條堅實的文學道路。這條道路就是堅守文學的尊嚴,堅持文學要麵向廣大讀者民眾,更掙脫了第一標準、第二標準的樊籬。在四項基本原則的指導下,鼓勵作家寫出民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

千萬不要忘記,小說要好看的命題是在小說創作處於大躁動的時期提出來的,彼時一些新潮人士熱衷探索小說創作的新途徑,世界各種各樣的流派也正在被引進到中國,一股傳統小說已經死亡的喧囂似是已經宣布了小說作者已經淪為無家可歸之輩。而原來的小說作者要想不被餓死,必須重新作出選擇。

“好看小說”既無褒意,也無貶意,它是一個中性用語,類如婚禮上老人勸新郎、新娘“好好過日子”。年輕人不愛聽,反唇相譏,“不想好好過日子,我們結婚幹什麼?”如此隻有等到情感出了危機,這對年輕人才感悟到當初真應該珍惜這些真誠的囑托。

草草看看這些年的小說創作,那些對“好看小說”嗤之以鼻的才子們似是也沒有在“不好看”的路上走出多遠。而自稱寫得不好看的一些小說,大多被讀者忘掉,而能夠被讀者記住的小說,大多還是好看小說。

感謝真知灼見的《北京文學》曆任主編,他們能夠於文學界重新組合的曆史時期,看到文學的堅實走向。60年時間過去,好看小說這一段時間,光陰沒有虛度。能夠留給讀者深刻印象的好小說,許多是《北京文學》推出的。這一事實影視界的朋友們可以作證,《北京文學》的一些小說,經改編推上銀幕,掀起了中國電影的新浪潮。應該說,沒有好看小說,就沒有好看電影,好看小說為好看電影奠定了堅實的道路。

60年時間,《北京文學》絕無嘩眾取寵之意,她總是默默地和作者共同堅守著文學的尊嚴。也正是這種精神,《北京文學》直到今天在文學刊物處於低穀時期,還能夠得到廣大讀者認同。而更為可喜的事實則是,在今天更有許多作家願意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小說,拿到《北京文學》去發表。《北京文學》是以堅實和堅守贏得讀者認同的,《北京文學》也必將堅守下去,一期一期向讀者奉獻好作品。

祝《北京文學》60周年華誕,更祝《北京文學》越辦越好。

責任編輯 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