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機構隊伍
建場初期,由生產辦公室(股)園藝技術員負責全場的園藝工作。1954年,農場試驗場組建一個果樹班(10餘人),負責果樹的種植、育苗、撫管工作。1960年3月,農場成立園林隊,8月更名為園藝隊。當年,三連建成一座小型玻璃溫室蔬菜試驗園20畝,由三連連長、農業技術員負責蔬菜品種的引進種植試驗。各連隊的零星果樹菜園,由各連隊領導負責組織林業班和食堂種菜組管理。1961年園藝隊與采礦隊合並建立一隊。1985年,農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林業、果園統一由林管站管理,采取承包的形式聯產計酬。1991年林業工作站成立,園林由其分管,配備有站長、會計、出納兼保管,負責園林的種植管理技術和作業質量。1999年,成立園藝一連(開發一區)、園藝二連(開發二區)、園藝三連(北戈壁和試驗站的園藝班),均配備有連長、會計、出納、技術員。
二 園藝發展概況
紅星二場的園藝業起步較晚,建場初期隻有零星種植。1962年,新育蘋果苗1.5畝8800株,核桃苗0.3畝1164株。到1964年,試驗站有果園706畝,其中葡萄60畝2536株,蘋果71畝2488株,杏園45畝1845株,桃園1.5畝385株,梨園9.57畝310株,沙棗園519畝19458株。當年,蘋果樹開始結果,采收葡萄37公斤,杏子2027公斤,桃1100公斤,共計收入1684元。1965年,成林果園188畝,共計5674株,有107畝掛果,產杏3000公斤、桃150公斤、葡萄700公斤。同年,七連60畝地枸杞園掛果,收獲幹枸杞200公斤。1973年,北戈壁定植果樹200畝。1981年,果園豐收,蘋果產量20846.8公斤,葡萄產量27894.4公斤。1986年農場利用世界銀行貼息貸款在五連三支東一鬥渠、二鬥渠、三鬥渠定植葡萄680畝。1996年,農場開發區完成定植果園810畝任務。1997年春季,農場庭院果園改建402畝,定植果樹2.2萬株。1998年12月,農場在北戈壁投資1185萬元建設果園湧泉灌,完成2500畝地的水利配套工程。1999年紅星二場實施“二三一”園藝工程,工程從1999年開始至2005年定植麵積2萬畝(其中葡萄1.5萬畝,梨4500畝,蘋果500畝),計劃6年達到畝產3噸商品果,當年完成新定植果園3100畝。2000年,農場年末有果園4620畝,產葡萄2037噸,蘋果20噸,梨63噸,紅棗66噸。2001年農場年末有果園5790畝,產葡萄1772噸,蘋果24噸,梨40噸,紅棗98噸。2002年,農場推廣《無核白葡萄商品化栽培技術規程》,葡萄承包戶認真施行,使2002年葡萄的商品率大大提高,葡萄的色澤正常均勻,穗形完整,果形大小整齊,肉質脆,含糖量高,達到綠色食品標準,深受客商喜愛,價格高,經濟效益好。
三 經濟管理
建場初期由於園藝麵積小,加之果園管理技術落後,產量低,質量差,效益差。到80年代中期企業講求經濟效益,發展地區特色產品,果品園藝才得到較快的發展。
1986年,農場使用世界銀行的貸款建立葡萄基地,經過15年的努力,使果園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在生產的實踐中提高了紅星二場人的經營管理水平。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講求經營科學化、管理規範化、生產專業化、生產銷售一體化。1987年,紅星二場製定《新定植葡萄管理辦法》,實行“定額管理、定額工資、核定成本、如數投資”。“定額管理”,即每個勞力年管20畝,按技術要求,包幹完成各項管理作業。“定額工資”,即每個工4元,節假日除外,月出工25天,月工資100元。每年1200元,浮動30%,達到管理標準,工資全發。如果偷工減料、減質減量,年終結算時,在浮動工資中扣除,或按損失如數扣除。“核定成本、如數投資”,即管理作業及物化費用,如實核定按實際成本撥款投資,否則按減少作業量扣除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