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業標準

1.成活要求

一般園地成活率90%,好園地95%,第二年補栽缺株,次年驗收時,如仍有缺株,除繼續補齊外,每缺一株則按單株三年平均,資費倒扣。

2.施肥

第一年普遍施上廄肥,每株不少於10公斤(廄肥不足油渣代替)。夏季追施化肥二次到三次,每株不少於100克。第二年夏季再追化肥,每株施肥150~200克,並普遍進行秋施肥(廄、化肥用量同第一年)。

3.生長要求

當年新蔓要求生長高度1米以上,基部直徑為1厘米以上。

4.灌水

要求每年灌10次水,適時進行,上水一致,無旱澇現象。

5.整枝修剪

定植後,每條枝蔓留五節,其餘剪除,夏末秋初摘除嫩梢,促進新蔓成熟。

6.鬆土鋤草

要求施肥灌水前除淨溝床雜草,每次澆水後兩周鬆土一次,未間作的床麵,每年機力耙地中耕2次,保持土壤疏鬆,地麵無龜裂,無雜草。

7.引蔓

葡萄蔓長至50厘米時,插設支柱,引蔓直立生長,發揮頂端優勢。

8.嚴禁間作

葡萄地嚴格禁止間作高稈作物和攀藤作物。

9.植物保護

及時防治病蟲害,控製曼延,及時埋土開墩,防凍防黴,必須專人看管,杜絕損失,否則,損壞一株,除補植外,按每株每年1.5~2元罰款。

10.承包

葡萄從第四年起一律實行聯產承包,執行產量工資。

(二)果樹管理

蘋果樹和梨樹一律實行實生苗定植,整形後高嫁接,做到好樹勢優果質。

1.實生苗定植

實生苗定植實行“人種地,地養人”的不交不補的辦法。

2.管理辦法

嫁接後管理按規定付給人工管理費:(1)平時預發70%,發放金額分解到各個作業項目中去,未按質按量搞好工作者扣發。(2)按成活率發放人工管理費。(3)成本費用嚴格納入財務監督,物化費用實報,多報1反扣10,其金額50%罰報賬人,50%罰單位。(4)蘋果樹和梨樹嫁接後,管理期為4年,從第5年起一律實行聯產承包,定額上繳。(5)治理病蟲害,預防為主。凡病蟲害損失的果樹全價扣罰管理人員。(6)偷竊果樹、牲畜損壞果樹按樹價10倍處罰責任人。

四 果樹品種

建場時栽培的果樹有桃樹、葡萄、核桃、杏樹、沙棗、桑樹。後來逐步引進蘋果、梨、枸杞、紅棗、李子、山楂等。已經形成生產規模的有如下幾種:

蘋果品種:紅富士、新世紀、秋力蒙、黃香蕉、黃魁、金冠。

梨樹品種:庫爾勒香梨、大白梨、碭山梨。

棗樹品種:哈密大棗。

葡萄品種:無核白葡萄、木納格(無核紫、全球紅、馬奶子、龍眼等品種規模較小)。

五 效益

園藝的發展不僅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生態效益

美化環境,淨化空氣,改良土壤,使農場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庭院經濟的發展,使農場職工生活在花果飄香的環境之中;成片的果園給農場的田野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觀。

(二)社會效益

新疆的瓜果聞名遐邇,遠銷全國,漂洋過海,享有很高的聲譽,把邊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傳播到五湖四海、歐美和東南亞。

(三)經濟效益

農場早期果園產量很少。70~80年代果品生產隻能供應農場職工的消費。由於園藝業的發展,到1994年果品生產突破1000噸,總產1040噸,總產值145萬元。2000年,葡萄產量2037噸,產值367萬元。1990~2001年,全場葡萄總產14669噸,產值252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