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3年建場開始,直到70年代,紅星二場建築工程就像當年開荒造田一樣,各方麵條件都很差。那時施工設備很簡單,都是靠人工,攪拌水泥用鐵鍬,人抬肩扛上房梁,腳手架用木椽木板麻繩綁紮。2001年,紅星二場建安公司施工設備基本齊全,有腳手架鋼管19噸,模板22噸,鋼板架1600塊,架構530塊,鐵排木120個,350型攪拌機3台,250型攪拌機2台,200型攪拌機1台,電刨子1台,卷揚機4台,350安電焊機1台,250安電焊機2台,水磨機2台,空壓機1台,切割機1台,三角形機1台,龍門三角架30節,打夯機1台,還有振動泵機、打眼機等。
紅星二場在各個曆史時期施工技術變化很大。建場初期,房屋都是低矮簡陋的土塊平房,施工技術較低,沒有正規的施工隊伍,缺少建築專業技術人員。當時的基建隊隻是修建土木結構簡易住房和農田水利防滲工程,技術單一,要求不高。70年代中後期,職工建房逐漸增多。8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農場興起職工建房熱潮,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一批又一批職工喜遷新居,普遍采用磚木磚混結構的住房,對裝修越來越講究,檔次不斷提高。通過實踐,全場建築質量和施工技術大大提高,建安五分公司可以承建五層居民住宅樓。2001年,農場有建築工程師7人,助理工程師6人,技術員8人。施工技術管理逐步走向規範化,工程監理製度化。
農場對建築工程的施工安全,曆來強調安全第一,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盡力改善施工條件。特別是成立建安公司以後,嚴格遵守《建築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施工隊安全員嚴格把關。
70年代以前,紅星二場對房建工程主要以觀測為主,缺乏先進的檢測手段。以後逐步由基建科和技術人員組織驗收。到90年代,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推行工程招標投標製、工程監理製等一係列管理機製,工程質量大有改觀。1996年,為保證全場建設工程項目執法鑒定工作的順利進行,農場領導決定成立紅星二場建設工程項目執法鑒定工作領導小組,其成員由農場主管領導和基建科、計財科、審計科、工交科和場紀律檢查委員會等部門人員組成。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各類工程,包括建築、水利、工業、鄉鎮企業、設備、材料等采取調查摸底,自查自糾,整治驗收從嚴的方法步驟,對總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項目,包括1995年竣工項目、1996年在建項目、1994年以前有質量問題的和群眾投訴的項目進行檢查。農場建安公司於2000年建立以工程項目經理為主的質量保證體係,以項目經理領導的技術員、施工員、質檢員為中心的控製基層檢查的三級管理網絡。從此,全場建築工程質量檢驗係統更加完善。
紅星二場於1953年建場,建築工程與建場時間是同步的。60年代共修建土木結構的職工住房4.4萬平方米。70年代新增房屋建築麵積4.79萬平方米。80年代僅農業連隊新增土木結構房屋建築麵積達7.8萬平方米。90年代其建築麵積已經達到25.5萬平方米。至2001年,全場新增房屋建築麵積11974平方米。
1987~2001年,紅星二場的房屋、電力、開荒和交通建設工程投資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