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連隊居民點建設(2 / 2)

由於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遺留下來的簡易住房數量大,基礎差,農場連隊職工仍然居住過去那種舊房屋。農場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製宜,配套建設”的原則,製定“安居工程”實施計劃,改建工程一年比一年大。一連在原居民點基礎上進行擴建,已有60%職工建新房,擴大占地麵積一倍,形成了新的居民點。二連從1972年搬遷到新住宅區,30%職工住進新房,擴大占地麵積一倍。三連從1953年建居民點,至1987年劃分兩地(宅基地和自留地),職工自建住宅約占全連60%以上,增加占地麵積兩倍。四連從50年代建成居民點,到1989年推行“兩地劃分”自建住宅,新建住宅占60%,居民區擴大1.5倍。五連從50至60年代老居民點到90年代已經全部搬遷到新居民點,100%居民更新住房。六連從1989年推行“兩地劃分”以後,已經有38%的職工自建住房,占地麵積擴大一倍。七連於1989年劃分沙棗林改作兩用地擴展新居民點,有80%職工搬進新住宅,占地麵積擴大兩倍。十連(原水利隊)於1999年和八連合並,連隊麵貌沒有多大改善,除近兩年實行危房改造,13戶搬遷場部西區居民點以外,其餘職工仍在陳舊危房居住。九連(原基建隊)有50%職工拆舊房、建新房。

連隊居民點除了重點改建職工住宅外,接著就是改水工程。隨著墾區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質純淨度較差,不符合國家飲用水規定標準。“九五”期間,即1996~2000年,農場投資100多萬元重新打建配套深水井,使用壓力罐(變頻器)自壓供水,基本解決了居民點吃水差的問題,從過去擔水吃到現在吃用自來水。

連隊居民點通過十幾年重新建設,到2001年,全場各連隊基本上道路縱橫,林帶整齊,有新建的俱樂部、職工之家、辦公室、衛生室、廣播室。大多數職工家裏安裝有閉路電視、長途直撥電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