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場創建時期(1953~1956)
1952年7月8日,四十七團開始修建紅星二渠,於1953年4月5日,37.4公裏的紅星二渠竣工並正式開閘放水。四十七團的屯墾方針是“邊開荒、邊治堿,邊種植”,當年實現播種麵積1400畝,其中種植水稻1007畝,畝產達103.5公斤,修建永久性住房5328平方米,臨時住房2023.5平方米。從此,部隊進入大規模的開荒造田、農場初建的時期。1953~1956年,農場開墾土地12500畝,其中耕地11900畝,林地600畝。到1956年農場總人口1794人,其中全民職工1383人,播種麵積1.1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0.63萬畝,平均畝產70.9公斤,總產44.83萬公斤;造林累計麵積0.06萬畝;牲畜存欄2000頭(隻),其中大牲畜500頭,豬900口,羊800隻,產肉1.25萬公斤。農業機械總動力741.2千瓦,大中型拖拉機6台,農具32件,收割機1台。累計房屋麵積1.78萬平方米,其中住房0.99萬平方米,總幹渠長37.4公裏,東西幹渠長13.52公裏,支渠長15.8公裏。初步建成6個農牧業生產隊和團部(含拖拉機隊、水管所、工作隊、學校、托兒所、衛生隊)。
二鞏固發展時期(1957~1963)
1957年,農場生產轉入國有農場生產經營管理,農場黨委加強了經營管理和農場正規化建設。1957年9月,由新疆荒地勘測設計局規劃五隊,對紅星二分場進行全麵勘測、設計規劃,經過6個多月的努力,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紅星二分場設計規劃,編製了紅星二分場土地規劃設計說明書並繪製了1:10000的地形圖和1:10000土壤圖及土壤調查報告。紅星二分場經營方針:根據生產建設兵團兵基農字[1957]0815號和0023號文批複,紅星二分場以堅持“畜牧為主,糧食自給,園藝為輔,多樣性經營”的方針,走正規化、科學化的發展道路。1958年,在全國“大躍進”的形勢下,全場開展了大規模的開荒造田。農場播種麵積從1957年的1.13萬畝到1960年增至3.31萬畝;由於重鹽堿地區嚴重缺水,形成土地棄耕和重新洗堿,到1963年,播種麵積基本穩定在1.42萬畝左右。全場總人口2764人,職工1509人,工農業總產值達145萬元,農場實現利潤37.28萬元。從1957年到1963年農場年年盈利,7年間累計實現利潤1001萬元。
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時期(1964~1966)
紅星二場在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中,開展“學大寨人,走大寨路”,取得顯著成績。1964年3月9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共一屆三次黨代表大會上,表彰紅星二場是“新疆的大寨”、“自治區的一麵光輝燦爛的紅旗”。農場各行各業本應進一步發展,但社會主義教育(簡稱社教)工作團於1964年、1966年兩次進駐紅星二場,進行麵上社教和點上社教,執行極“左”路線,大搞群眾檢舉揭發、寫大字報,農場的場、連級領導幹部“下樓洗澡”,機關幹部、連隊業務幹部“溫水洗澡”,工人解放思想,搞人人懷疑,辦三管人員(管賬、管錢、管物)訓練班,大搞人人過關,嚴重挫傷了職工群眾的積極性,造成農場經濟滑坡。
1966年,全場播種麵積1.92萬畝,農業總產值179萬元,企業利潤僅為0.13萬元。
四“文化大革命”時期(1967~1976)
在“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路線指引下,紅星二場出現“派性”鬥爭、無政府狀態,使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遭受嚴重損失。農場經濟衰退,10年間,5年微利,5年虧損,累計虧損85.62萬元。
1976年,全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83萬元,播種麵積2.12萬畝,林地1500畝,果園800畝,牲畜存欄6800頭(隻)。全場虧損17.67萬元。
五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時期(1977~1987)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反黨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為農場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
1979年,農場黨委認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批判“四人幫”的“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以“革命壓生產”的反動路線,把農場的各項工作納入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狠抓了農業生產。當年農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59萬元,盈利12.96萬元。全場播種麵積2.37萬畝,糧食作物1.85萬畝,糧食畝產294.2公斤,總產達5443噸。1983年,農場全麵貫徹3個“一號文件”,全麵推行以家庭承包責任製為主要形式的經濟承包責任製,興辦家庭農場133個,獨戶承包251個,聯戶承包10個,掛戶承包14個,開發性家庭農場28個。農場給683戶劃宅基地和自用地1529畝,房屋作價歸戶2.9萬平方米。畜牧業作價承包歸戶。工業、商業、建安等單位實行利潤包幹,超利潤五五分成,基層單位10%留基層,20%獎給個人,20%作為單位福利。1984年,創建脫水菜廠。采用“以資代勞”,籌集資金108.9萬元,利用聯合和承包形式新建元明粉廠、純堿廠、硫化堿廠、紙箱廠、酒廠,農場工業已粗具規模。1987年全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353萬元,其中農業產值511萬元,工業產值842萬元;實現利潤39.6萬元。播種麵積2.8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11萬畝,總產3705.7噸;棉花0.78萬畝,產皮棉408.1噸;果園2212畝,水果總產116.3噸;造林3737畝。11年共盈利281.03萬元,其中最高年份為1984年利潤45.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