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場初期,安全生產由保衛部門和生產部門共同負責。1957年3月,紅星二分場下設生產辦公室,安全生產由生產辦公室負責。1984年以後,安全生產由計財科負責,勞資科單獨分設後劃歸勞資科負責。農場設有安全生產委員會(簡稱安委會),由場長任安委會主任,主管生產的副場長、總會計師任副主任,有關科室領導任委員。工交科下設安全生產辦公室,牛卓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協調全場安全生產工作。全場各單位由單位主要領導組成安全生產小組,負責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
勞動保護和安全工作堅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農場實行場長負責製,基層單位實行連長(廠長)負責製,遵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製定有關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管理製度。經常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從1980年起,安全管理機構、人員和規章製度不斷完善。1998年參加師(局)社保處工傷保險,農場每年按工資總額規定的比例繳納工傷保險金,當年繳納工傷統籌金4.2萬元,使農場的勞動保護安全生產走上正規化、法製化的軌道。
一 勞動保護
(一)特殊工種保護
農場對從事不同行業、不同工種的職工按照各行業各工種的需要發給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給農業職工發給水鞋,脫穀發給手套;給汽車、拖拉機駕駛員發給手套、肥皂、工作服、羊皮大衣;給建築工人發給安全帽、手套;工業企業工人根據需要發給工作服、圍裙、水鞋、手套和工廠特殊工種的勞保用品;電工發給安全配套的設備及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外勤作業補貼;給醫護人員發給工作服、手套以及有關人員保健補貼。
(二)女工保護
農場十分重視女工保護工作,對女工經期、孕期、哺乳期、產休期實行“三調三不調”(調近不調遠、調輕不調重、調幹不調濕)。月經期休息2天,工資照發。對孕期反應較重的女工按病假休息,發給病休工資,產假按照產休規定給予休息並全額發給產假工資。1984年農業單位實行聯產承包和大包幹經濟責任製以後,由於勞動組織形式的改變,勞動時間根據工作需要自行安排,因此,女工的“四期”(經期、孕期、哺乳期、產休期)由職工自行安排調整,產休期間仍按勞動保護規定發給產休工資。
(三)勞動時間
建場初期,由於勞動力少,機械化程度低,任務重,職工勞動強度大,勞動時間每天一般不低於10小時,而且休息天比較少,刮風下雨天休息,算是過星期日。“文化大革命”以前,農場實行旬日製,隻能在農閑時實行,農忙時也不休息。1980年以後,農場實行星期日休息製。國家實行雙休日以後,農場根據各行業的特點實行不同的休息時間。農業單位農忙作業時間長,農閑實行雙休日;機關、工交事業單位執行8小時工作製,冬季實行雙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