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2章 優撫助殘(2 / 2)

2000年3月,場工會給9個單位發送扶貧衣服總計2386件。11~12月慰問團走訪困難職工家庭513戶,其中有老八路3戶,老勞模3戶,孤殘人8戶,一線職工50戶,發放慰問金21萬元。

2001年,春節慰問人數335人,發慰問金75萬元。

二 助殘

(一)建立助殘組織機構

1993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紅星二場成立了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簡稱殘協)。黨委副書記、政委王萬生擔任殘協主任,並設專職民政幹部一人,即程曦,具體工作由民政辦牽頭,工會、宣傳、勞資、醫院等有關部門協調工作。

殘疾人現狀:2001年全場有殘疾人159人,其中有勞動能力的18~59歲殘疾人110名;在殘疾人中,肢殘74人,視力殘疾65人,聾啞7人,智殘13人。

(二)助殘活動及殘疾人就業

1991年5月15日,“殘疾人保障法”實施以來,農場黨委始終把助殘工作列為議事日程,對殘疾人的學習和就業給予照顧。在教育上,對殘疾兒童從不歧視,按時讓他們入學,學校積極設法為殘疾兒童提供就學方便,全場殘疾兒童入學率100%。患小兒麻痹的李銘,在農場學校讀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1996年,李銘高中畢業時,在班主任林文鑫老師的帶領下,隨全班同學一道去敦煌旅遊,同學們背著他上了鳴沙山,觀看了月牙泉,外國遊客看見同學們輪流背他,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嘖嘖稱讚“Great!Great!”(意為“了不起”或“太棒了!”)農場製定了殘疾人就業三項優惠政策:(1)對具有中專學曆以上的專業知識殘疾人優先安排適當工作。如將大專畢業的殘疾青年蔣某安排到五連當政工員,財會中專畢業的柴某在二連當會計,哈管局教師進修學校畢業的蘇某安排到學校任教;(2)對有經商能力的殘疾人給予優先批地、辦證,免收土地使用費。如殘疾人代某,辦起了個體無線電修理店,苗某辦起了個體餐館,王某辦起了個體綜合商店;(3)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從事自種自養者,免收土地管理費、使用費,不上繳利費;從事大田承包者,免收義務工費;虧損者,優先救助。如在五連從事大田承包的譚某,在四連先從事大田承包後又從事養豬業的薑某都享受此項優惠政策待遇。

紅星二場殘疾人就業情況:從事農業生產的64人,搞養殖的10人,個體運輸2人,從事商業的34人,占殘疾人應就業人數的95%以上。1993年給195人發了不同等級的殘疾證,1997年換證159人。每年的助殘日,農場領導親自帶隊到貧困殘疾人家中走訪慰問,全場開展“青年誌願者”和“紅領巾”助殘活動。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扶殘救助活動。1994~2001年,全場職工群眾、離退休人員、在校學生自願捐款累計達28678.09元,完成師(局)助殘專項募捐福利彩票4萬元。2000年5月,農場學校在“扶貧、幫困、助殘、活動”中,共捐款1858.6元,學校將這一筆飽含愛心的捐款一部分捐給了本場的殘疾、特困生,另一部分捐送給了二堡鎮學校的貧困、殘疾民族學生,使他們深切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溫暖,都能在愛的海洋裏健康成長。2001年5月,紅星二場被兵團評為“愛心助殘”專項募捐先進集體。程曦被兵團評為“愛心助殘”先進工作者。

1999~2001年,台灣“曹氏基金會”的愛國人士曹仲植,先後向農場殘疾人捐贈了兩輛交通車(由李銘、蔣小勇使用)和四輛輪椅(由霍保山、葛建娥、劉建新、廖豫使用),農場領導和殘協都做了及時妥善安排。2000年,農場領導和殘協為保障殘疾人的生活,優先照顧30名不同類別的殘疾人進入最低生活保障線,占全場享受低保人數的83%,累計發放保障金5.2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