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下半年,紅星二場成立農業試驗場,其任務是進行農作物的栽培試驗。首任場長李勝早。1960年5月,紅星二場成立農業試驗站。1962年,農五師農業科學研究所(簡稱農科所)從紅星一場遷到紅星二場一隊(桃樹園)。1965年由一連搬遷到果樹園(水管所),改名為試驗站。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試驗站又遷到三連。1972年成立獸醫站。1976年,試驗站又遷到場部改名為農業大學(後複稱農科所)。1992年2月,農場成立科學技術辦公室,領導全場的農業科技試驗與推廣。1999年,撤銷農科所科研班並入五連,將農業科研、畜牧獸醫、土壤化驗、農業氣象合並,組成農業科技推廣中心。
農業科學研究所成立時,就有一批從內地的農業大學畢業生分配到農科所工作,為紅星二場的農業科學研究做出了貢獻,他們是劉顯棋、儲懷堯、韓定才、劉立明、趙平、呂良鴻、張忠言、楊天泰、許興文、陳瑜。此後,分配到農科所工作的還有李萍、毛淑珍等。每個連都配備有農業技術員、植保員,形成了一個農業科學技術網絡,對紅星二場改土培肥,優良品種的選擇、培育、改良、推廣,對農業技術的不斷試驗總結,形成一套完整的在重鹽堿地上創高產的先進的耕作方法。
在畜牧戰線上的科技人員有左昌發、王誌遠、黃凱、許長樂、張兆海、杜玉軒、王宏斌、車貴祥等,各連隊畜牧獸醫組成了畜牧業上的科技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