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0章 科學種田(1 / 1)

在生產的實踐中,紅星二場職工認識到在鹽堿地上實現高產穩產必須堅持以施肥改土為基礎,以科學種田為中心的一整套綜合豐產栽培措施。

一 培肥地力有機化

20世紀70年代,農場每年集中輪施廄肥30000噸,複播翻壓綠肥3000畝,秸稈和高茬還田10000餘畝,使條田土地理化性狀有了明顯改善,有機質含量增加14.4%,速效氮增加了22.8%,速效磷增加了19.1%,總鹽量下降15%~20%,容重降低25%,孔隙度增加37.5%;種植綠肥後0~40厘米土層脫鹽率達55.41%,總鹽度下降35.6%,有機質增加53.8%,含氮增加47.37%,容重增加20%,孔隙度增加17.32%,土壤各級有效團聚體含量增加43.71%。

二 栽培管理規範化

(一)兩灌兩耕

先伏灌,後伏耕以熟化土壤,消滅雜草;先秋灌,後秋耕,既可保墒,又可避免冬季泛鹽和保持土壤的鬆碎。

(二)平整土地

在早春解凍後,播種前三次整地,使用平地器以平地、保墒。整地要達到齊、平、細、軟、淨、墒六字標準。

(三)播種前要做到“三不播,一不誤,八要”

“三不播”,即整不好地不播,缺墒不播,農機具調整不到技術要求不播。“一不誤”,即堅決做到不誤農時。“八要”,即播種時,播行要筆直,行距要相等,播量要準確,下種要均勻,播深要適度,覆土要嚴密,播種要到邊,鎮壓要確實。

(四)確保全苗,做到“四查二補”

播後當天做到“四查二補”,即查地頭地角,查斷壟浮籽,查埂邊渠旁,查覆土;補種、補墒不過夜,耙地防堿,力爭全苗。

(五)田間管理要精細,做到“四早”,實現“四無”

做到“四早”,即早中耕,早除草,早定苗,早治蟲;達到“四無”,即無板結,無雜草,無旱澇,無病蟲害。耙地防堿,防止土地次生鹽漬化。

(六)合理適時灌水

紅星二場職工在小麥灌水上編了一首灌水歌,歌詞是:“兩葉一心灌頭水,早分幼穗早紮根。控住二水蹲苗壯,基節粗短小蘖亡。三水灌在揚花前,階段發育轉折點。四水既猛又要快,地不積水麵不幹。黃熟季節灌五水,穗大粒飽美橙橙。土壤差異本自然,靈活運用不死板,‘八字憲法’是法寶,綜合利用創高產。科學種地甜又甜,五穀豐登皆喜歡。”

80年代,種植棉花,全生育期灌4~5次水,頭水在盛蕾至初花期(6月中旬),每畝灌水量80~100立方米;二水在7月中旬,每畝灌水量100~120立方米;三水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每畝灌水量100~120立方米。三水是保桃水需上水均勻;四水在8月上中旬,每畝灌水量80~100立方米;五水在8月中下旬,每畝灌水量60~80立方米。一水和二水間隔12~15天,三水和四水間隔15~20天,四水和五水要“看天、看地、看棉花及地裏土壤濕度”。在正常情況下,8月20日前停水;保墒好、密度大的棉田停水適當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