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氣象與土壤化驗(2 / 2)

苗期農業氣象條件分析與評價;花鈴期氣象條件趨勢分析及病蟲害氣象監測服務[棉花氣象係列化服務(5)];棉花打頂期預報[棉花氣象係列化服務(6)]。

5.開花—吐絮期(7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

現蕾期農業氣象條件分析與評價,7月中旬初發布棉花開花至吐絮期≥15℃積溫預報[棉花氣象係列化服務(7)];8月初發布棉區適宜停水期預報[棉花氣象係列化服務(8)];8月中旬發布墾區棉花產量趨勢預報[棉花氣象係列化服務(9)]。

6.吐絮—停止生長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9月中旬初發布棉花從播種至停止生長≥10℃積溫預報;9月中旬發布棉花停止生長期預報[棉花氣象係列化服務(10)];11月發布棉花生長期氣象條件分析與評價。

二 土壤化驗

紅星二場化驗室從60年代建立起來的,屬生產科領導,有化驗員呂良鴻和唐生斌兩人。主要負責全場的每個條田的土壤化驗分析,摸清各類土壤的特性、分布規律及障礙因素,為農場製定土壤改良,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進行農業區劃和科學種田提供科學依據。

1970年10月,土壤普查試點中,普查出農場土壤有效養分存在著缺磷少氮,氮、磷比例嚴重失調的狀況。全場土壤有效氮、磷分別為51.07ppm和6.8ppm,氮、磷比例為7.51:1,均在不適宜的範圍。特別是磷的嚴重缺乏,成為農場發展農業的主要製約因素之一,因此,增施磷肥是保證作物增產的一項極為有效措施。1980年,七連配二鬥土壤有效磷4.6ppm,速鉀190ppm,該條田缺磷,土壤條件屬於中等肥力。小麥平均單產225公斤。按氮7磷3配合施用,小麥平均畝產334.5公斤,每畝增產13.13公斤。

秸稈還田對土壤肥力的提高、理化性狀的改善有明顯作用,但經過土壤普查化驗,發現秸稈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土壤微生物與作物爭氮的矛盾。因此,加入適量氮素化肥,縮小磷、氮比值很有必要。1980年,農場春小麥全部帶肥下種(畝施尿素20公斤),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避免了春小麥生長前期脫肥發黃現象,同時也促進了秸稈的腐熟,達到合理地利用有機肥料。

1996年3月,恢複了化驗工作,重建中心化驗室,化驗員張秀偉和寧波。1999年10月,中心化驗室合並到農業科技推廣中心,負責人李永祖。中心化驗室承擔農場條田土壤的養分動態分析及鹽分動態分析、對開發區所有開發麵積的土樣進行檢樣工作和鹽分動態分析,如所示。

(1)毛苕子根莖改善了根層土壤結構,從而加速土壤淋鹽過程,鞏固了土壤脫鹽效果,促進根層土壤含鹽量普遍下降的趨勢;(2)毛苕子根莖的腐爛分解,使土壤pH值普遍下降而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含量普遍增高;(3)由於土壤有機質的增多,使土壤變得疏鬆多孔,因而土壤容重普遍降低,孔隙度增多,加強了土壤的蓄水保墒性能,改善了植物生長的土壤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