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四十七團隻有十幾名幼兒,便建起了臨時托兒所。1954年,幼兒增多,為適應當時部隊軍事化行動,十三團在團部設立了中心托兒所(又稱幼兒園),各連隊的幼兒每周一、六由單位派專人接送到團托兒所,當時接收8個月到6歲的幼兒110名,第一任所長李桂蘭,副政治指導員黃興。另有5名保育員。1955~1957年,幼兒增加到150名,趙奇峰、唐玉文任副所長,王安林任政治指導員,另有保育員5人,炊事員2人,清潔員2人,共同管理托兒所工作。
1958~1964年,隨著農場發展,開始招工,幼兒猛增到350人,其中全托200人,半托150人,分為5個班。吳淑賢、王鳳英、張福華、田蘭英分別擔任過正、副所長,保育員最多一年為20人。
1966~1972年,場部幼兒園每年有幼兒200多人,分成5個班。田滿香、李碧芳先後擔任副園長,有保育員12人。這一時期,全場除場部幼兒園外,其餘10個連隊都先後辦起了托兒所。
1973~1988年,加強了幼兒教學,平均每年在場部幼兒園的人數有130人,分為6個班。田滿香、李碧芳為副園長。幼兒園大班開設了語言、計算、看圖說話、10以內加減計算等課程。園內玩具增多,滑梯、跳繩、積木,遊戲多樣,富有情趣。1980年後,農場基層單位隻保留了三連、四連托兒所,其餘各連隊托兒所相繼撤銷。
1989~1992年,邵春玲任場部幼兒園副園長,保育員4人。幼兒園大班(學前班)交到學校管理,幼兒園搬遷。每年在園人數70餘人,仍分大、中、小三個班。
1993~1997年,李碧芳、郭知庸分別任園長。每年在園幼兒仍為80餘人,分為大、中、小三個班。場裏為幼兒園購置了電視機、收錄機、手風琴等。
1998~1999年,劉魯華任園長。在園人數有90多人,農場為幼兒園添置了小床、桌凳及各種玩具,價值上萬元。因連隊外來工增加,幼兒人數增多。從湖北來疆知識青年周芳在三連創辦“小太陽”私立幼兒園,後遷到場部。一些連隊又相繼成立了托兒所。
2000~2001年,場直幼兒園由王宜米個人承包。在園人數50餘人,分為大、中、小三個班。有3名教師,學曆為大專1人,中師1人,幼教1人,還有職工1人。
幼兒園製定有嚴格的管理製度,每年對幼兒進行體檢和防疫注射,從未發生過傳染病。現場直幼兒園占地500平方米,建築麵積300平方米。
1999年,私立幼兒園主周芳獲哈管局“少兒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0年,場直幼兒園韓雪梅獲哈管局“少兒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0年6月,紅星二場工會獲“兵團兒少工作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