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0年代,紅星二場發展多種經營,包括化工、糧油、脫水菜加工、棉花加工等,技術上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要實行科學種田,因此加強職工的崗位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的整體素質尤為重要。根據需要,二場每年有計劃地開展多門類、多行業的職業技術培訓,開展“科技之冬”活動。
90年代,兵團發出加強“青壯年文化技術培訓”的號召,紅星二場成立職工技術培訓學校,農場主要領導任校長,生產科與農技推廣站的農藝師為兼職教師,根據農場生產工作的需要,有計劃地組織全場骨幹力量進行技術培訓,並製定培訓工作考核驗收辦法,按照標準將培訓內容分成若幹條款,對基層單位實施情況進行評比驗收,各基層單位設立文化技術培訓分校,全場技術培訓分校共設專、兼職幹部26人,專、兼職教師46人。農場對青壯年職工著重進行科學種田教育培訓。1995~1998年累計培訓職工近2000人次。2000~2001年,培訓重點放在以農業為主的新科技應用上,由場領導、場農藝師與生產科的幹部對連隊基層管理人員進行“農業經濟與管理”、“棉花係550栽培管理要點”、“春小麥栽培與管理”、“棉花生長發育過程及發展趨勢”等專題培訓。連隊的職工培訓分校,分別開設了“洋蔥高產栽培技術”、“葡萄抹芽修剪技術”、“棉鈴蟲的化學防治法”、“農機修理與管理”、“小麥全生育期技術栽培”等10多門課程。培訓中做到講授與電教相結合,授課與田間操作相結合,基層單位辦學麵達92%,培訓麵在97%以上。
建場幾十年來,從事技術工作的全體職工,不斷通過培訓、學習、實踐、考核、評級,分別獲得了各種不同的技術等級證書,其人數統計農場職工培訓學校為配合農場加強財務管理,對全場財會人員進行了新“會計法”的學習培訓;在婦女工作方麵對基層女工委主任、計劃生育宣傳員進行了“婦女疾病預防”、“婦女自我保健法”、“母嬰保健法”等知識培訓。農場聘請了石河子大學專家講解棉花栽培,請北京大學教授講“21世紀農業發展中關鍵技術的應用與經濟信息”,請農十三師農業局幹部講“兩高一優”農業發展思路。為增強培訓效果,農場選派脫貧致富能手、科技示範戶、高產栽培條田長多次在職工群眾中巡回演講,以提高廣大職工群眾科學種田的積極性。1999~2001年,全場累計培訓學員2800人次,聘請專、兼職教師30人次,累計培訓天數為87天。
三 成人進修
1981年,新疆廣播師大招生,學校有徐加剛、初冶平、李舒凡、姬尚均、謝玉芝、毛世柱、柒明義等老師參加學習。1983年起,學校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兵團教育學院、哈密師範學校、杭州教育學院、上海教育學院、哈管局教師進修學校等地脫產進修。職工脫產進修,從1984年開始逐漸增多,1985年農廣校從紅星二場招收農經班學員40人,1989年招會計班學員39人。1987年,成人進修畢業回場的有18人,職工在職進修者60人,包括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進廣播師大、電大、各類函授學校學習。在成人進修中,學校教師占的比例較大。1998~2001年,學校教師利用寒暑假外出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中學教師到石河子大學參加學習,小學教師到十三師職教中心教師進修班或農二師師範學校參加學習,有64名教師取得繼續教育合格證。職工在職和脫產進修人數不斷增加,還有部分待業青年外出自費上學。2001年,全場有66人次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校有30名教師參加本科函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