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1年,防疫站已有電冰箱2台、電冰櫃2台、多普樂機(袖珍式超聲胎心音儀)1台,有身高坐高計、身高體重稱、三用兒童稱、肺活量計、電子對數視力表、嬰兒臥式量床、電視機、VCD,配有價值800多元的健康錄相帶,摩托車1輛。
二 居民壽命與死因回顧調查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在環境變化的同時,一些疾病開始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壽命。2001年紅星二場防疫站完成了1997~2001年居民5年死因回顧調查,目的是了解農場居民疾病分布及影響健康因素,采用死亡指標來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發病水平,提供相關疾病預防措施。
調查結果顯示,農場1997~2001年5年的常住人口總數為30402人,死亡184人,出生率為9.77‰,死亡率為6.0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2‰,男性死亡率8.01‰高於女性死亡率3.99‰,男女性別比值為2.01:1.嬰兒死亡率為2.17‰,低於全國1%人口抽查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7.14‰,死亡年齡構成為1歲以下組占2.17%,1~4歲組占1.63%,5~44歲組占10.33%,45歲~64歲組占26.63%,65歲以上老年組死亡占59.24%,從死亡年齡看,主要在中老年組,占死亡總數的85.87%,循環係統疾病死亡率10萬分之220.38,為居民死因第一位,腦血管疾病高於心血管疾病,男性死亡率高於女性,並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大;惡性腫瘤死亡率10萬分之141.43,為居民死因第二位,其中前五位惡性腫瘤死亡率順位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直腸癌,死亡男性高於女性,在年齡組上,主要分布在45~75歲組。呼吸係統疾病死亡率為10萬分之88.8,為居民死因第三位,主要是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也是死亡男性高於女性,除嬰兒外,死亡率隨年齡增大而升高。意外損傷死亡率為10萬分之82.23,為居民死因第四位,主要是車禍、自殺、觸電、中毒,男性以車禍為主,女性以自殺為主。
三 婦幼保健
50年代末期,農場婦女、兒童數量逐漸增加,農場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工作。1957年,對女職工實行“四期”(即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勞動保護製度,堅持“三調三不調”(即月經期調幹不調濕,孕期調輕不調重,哺乳期調近不調遠)原則,給產假,工資照發,婦產科對婦女進行孕期檢查,產後訪視。70年代末,對入托兒童每年定期進行體檢。
1981年,推行科學接生,實行產期保健,產前檢查,住院分娩,生產護理等。
1985年,場設立婦幼保健室,定期對婦女兒童進行體檢。
1989年4月~1990年4月,對全場942名育齡婦女進行婦科病普查普治,受檢人數942人,發現病人562人,分別患有陰道炎、宮頸炎、宮頸糜爛、宮頸肥大等症狀,醫院對不同患者對症治療,療效顯著。
1991年6月,農場決定成立“紅星二場初級衛生保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1996年,紅星二場“初級衛生保健”經上級驗收達標。
為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提高廣大婦女的健康水平,1995年4月,成立了“紅星二場婦幼保健領導小組”。1996年7月成立了“紅星二場婦幼保健技術協作組”。由於組織健全,使婦幼工作經常化、製度化。2001年,對全場500餘名婦女做了體檢,查出病人200餘人,全部進行了治療。防疫站重視婚檢工作,按要求進行婚檢。當年婚檢118人,合格率100%。紅星二場婦幼保健基本情況統計,防疫站每年對0~7歲兒童進行一次體檢(見),並對生長發育情況進行調查,對危及小兒生命的小兒肺炎、中毒性消化不良和急性細菌性痢疾,以及佝僂病、貧血等進行定期檢查(見),做出治療方案,做到“三早一及時”,即早發現、早診斷、早住院和及時治療,對幼兒及時作好各種疫苗接種工作。